河南是全国主要粮食调出大省,且是全国第一小麦调出大省。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4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48场新闻发布会,重点就社会关切的全省粮食供给和保障情况进行了回应。河南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刘云介绍,在粮食问题上,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家底厚实,粮食产量连续14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3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695公斤,高于全国470公斤的平均水平和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粮食自给率超过100%。
刘云还指出,由于河南省粮食长期保持产大于消、供大于需状态,年末粮食库存不断增加。目前河南省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点,其中口粮占9成以上。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相继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但各级政府储备均未动用。从对省外市场的依存度看,河南省粮食长期“出超”,调出远大于调入,是全国主要粮食调出大省,且是全国第一小麦调出大省。以现有的粮食供应能力,不仅可以满足本省1亿人的日常消费,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中原粮仓”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狠抓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仅2019年就向104个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41亿元,向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7.4亿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8.7亿元,并在50个产粮大县推出农业大灾保险、在40个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不断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省粮食面积保持在1.6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
据悉,近年来,河南通过五大举措保障粮食生产。一是大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河南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78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200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明显提升了粮食抗灾生产能力。
二是不断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河南把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作为调整粮食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4年来,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由2016年的600万亩,发展到2019年的135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5.8%。
三是全力抓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河南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机制,动员一切力量抗击灾害夺丰收。一手抓自然灾害防范,一手抓重大病虫害防控。
四是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多年来,河南坚持走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五是大力发展粮食和食品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粮食和食品加工业。目前,全省面制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粮食生产
“今年以来,河南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减轻疫情影响,小麦生产保持良好态势,长势是近三年最好的一年,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夏粮有望再获丰收。”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了今年夏粮生产的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各地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在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同时,对疫情较轻地区,利用劳动力充裕的有利条件,组织农民抢时错峰开展管理;对疫情较重地区,发挥全省近10万家农民合作社,8.8万家社会服务组织作用,开展托管服务,帮助农民落实管理措施。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新闻媒体、远程专家系统、微信、短信等信息化手段,发挥全省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作用,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截至4月16日,全省累计追肥5258万亩,化除6033万亩,浇水3139万亩。
据统计,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共需化肥55万吨、农药0.56万吨,春节前全省库存化肥31万吨、农药0.43万吨。疫情发生后,河南省通过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发放应急运输B证、点对点送货到村等方式,缓解运输难题;同时积极推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省种业企业、尿素企业和农药企业复工率均达到100%,复合肥企业复工率87.5%,春节以来共生产化肥64万吨,农药3.2万吨,农资经营门店基本全部营业,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受暖冬影响,今年河南省小麦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小麦条锈病已经扩展到15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发生面积达到1187万亩。针对严峻形势,河南省政府于2月份提前安排下拨1.96亿元资金,市县统筹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4月11日省政府又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面积4600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达2343万亩次。
黑龙江省宾县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内,大型拖拉机正在抛洒有机肥。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加大扶持,提出粮食增产计划
4月初,在黑龙江省小麦第一县嫩江,麦播进入倒计时——“现在种肥都已备齐,相关农机具也检修完毕,再有三四天,等气温高点,就开始全面播种了!”嫩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顾孝春介绍。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稳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据了解,日前该省制定了《黑龙江省2020年粮食增产行动计划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近50万亩,达到2.15亿亩以上。
出台“黄金十条”稳产保供扶持政策;对2020年3月31日前复工复产的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给予相应补助,加快农资企业复产复工;确保春耕生产需要,稳步推动备耕春耕工作。
今年,黑龙江省拿出1.2亿元资金,对水稻智能集中催芽给予补贴,着力提高水稻生产标准和质量。同时提早释放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信号,明确了“2020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基本保持稳定,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适当提高”的总体原则,引导农民及早确定种植意向。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面对今年特殊年份、特殊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产出水平稳定增长。”近日,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几大举措。
一是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稳固可靠大粮仓。2020年,黑龙江将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提高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确保粮食总产达到1500亿斤以上,誓夺今年粮食丰收。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保农副产品优质安全有效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保证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狠抓农产品加工增值。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玉米、水稻、乳、肉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力争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8%,把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
加快推进粮食流通建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流通体系的建设。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徐富勇在4月8日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48场发布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蔓延,对河南省粮食流通不会产生影响。随着全省粮食加工企业、储运企业复工复产,产能和运输能力基本恢复正常,河南依托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和水运系统,形成的“河南-华南”“河南-华北”“河南-华东”“河南-西部”“沿淮河、沙颍河、唐白河水运”等五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不仅可以做到省内粮食的有序流通,还可以根据需求满足省际间粮食调运,为粮食有序高效流通提供必要条件。省内和省际间粮食物流通道目前十分顺畅。
黑龙江省则通过政府主导以及企业合作等模式,促进农业流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经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批准,3月12日至4月10日,黑龙江省粮食局安排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面向省内外各类涉粮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等多元主体,开设黑龙江省粮食市场化网上交易专场,进一步拓宽农民售粮渠道,推动农民余粮顺畅销售,实现促农增收,
4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数字粮仓”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打造100个数字化粮食生产基地。其中,超过五分之一分布在黑龙江。通过打造“数字粮仓”,帮助粮食产地实现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助农兴农举措,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优质米面的便捷渠道。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主产省,黑龙江优质的大米、玉米将通过“基地直供”模式进一步畅销全国。这样的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农户和消费者的距离。
加快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库存储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道隐形防线,也是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供应平稳运行的关键。4月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疫情防控期间,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有效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非常态下的粮食供应,河南省政府早在2016年就颁布实施了《河南省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就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粮食应急保障系统,包括粮食应急加工、应急配送和应急运输等进行了系统安排。”河南省粮食和储备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共建设有粮油应急供应网点2152个、应急加工企业292家、应急配送中心234个、应急储运企业209家;建立了覆盖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的市场监测体系,其中国家级粮油价格监测直报点77个,省级监测点109个,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覆盖全省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健全有效。
面对此次疫情的“大考”,河南省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在监测预警方面,河南及时启动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机制,密切跟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的粮油购销存及价格变化,及时进行预警预报;在组织统筹方面,通过应急保障体系摸排近3000家应急加工、运输、配送、供应网点的粮油库存品种、数量等情况,加强粮源调度、产需对接、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在粮源供应方面,1月26日至4月7日,组织政策性粮食拍卖10场次,投放小麦1338万吨,成交60万吨,轮换各级储备近53万吨,保障了企业加工的原粮需求,并协调办理发放应急运输通行证1800多张,调度粮油物资48万吨,确保了粮源供应充足,流通顺畅。(《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 胡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