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现就我国2017年蜂胶产业与蜂胶市场的基本情况和2018年的初步展望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2017年蜂胶市场分析
2017年是我国蜂胶产业与蜂胶市场较为困难的一年,总体上呈现出下滑的态势。蜂胶原料的产量和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蜂胶产品的销量呈现大幅下滑,而所谓的进口蜂胶产品大幅度增长。虽然我国蜂胶的标准化工作继续得到稳步推进,蜂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丰硕,但蜂胶产业与蜂胶市场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前景不容乐观。
1、蜂胶生产与销售情况
根据蜂胶专委会提供的数据及对全国部分蜂胶骨干企业的统计及估算,2017年国内蜂胶原料的产量和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蜂胶产品的销量呈现大幅下滑,进口蜂胶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1) 蜂胶原料
① 产量
经统计,2017年国内21家蜂胶骨干企业的毛胶用量约为419吨,约占全行业毛胶总用量的60%左右;估算全行业总用量约为700吨,比上年减少6.7%。2017年全国毛胶年产量应不少于650吨, 比上年增长了约8%。
② 质量
根据21家蜂胶骨干企业2017年收购的毛胶质量统计结果,含胶量特别高(≥58%)的只占6%、含胶量40%以上的占11.2%、含胶量30%~40%的占8.6%,含胶量15%~30%的占74.2%,平均含胶量仅为36.5%,而且,七成以上蜂胶的含胶量都在30%以下;估算2017年全国提纯蜂胶的产量约为200吨,比上年产量增长约10%。
③ 价格
2017年毛胶价格呈持续上涨的趋势。大多数蜂农仍以“统货”出售毛胶。毛胶价格为287~650元/kg,每个胶含量百分点的价格为10~15元,比上年上涨了约15%。
毛胶价格的上涨,使提纯蜂胶的原料成本持续增长,加上加工成本的上涨,提纯蜂胶的供货价格在1000~2000元/kg,平均在1500元/kg左右,比上年平均增长了7.5%。
统计分析,23家骨干企业2017年蜂胶提取物用量为93.44吨,比上年减少了9.1%;估算全行业总用量约为175吨。
④ 进口蜂胶原料
进口蜂胶原料呈下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进口蜂胶原料约40吨,比上年减少约25%,进口蜂胶原料以巴西酒神菊属型蜂胶为主,其他的从土耳其、伊朗、乌拉圭等国进口。
(2) 蜂胶产品
据统计,2017年28家骨干企业蜂胶产品的年市场终端销售额为8.74亿元人民币;估算全国市场終端总銷售额约为30亿元人民币左右,比上年下降约30%。
企业间销售增减情况并不平衡,28家企业中,销售增长的企业有6家,占21.4%,增幅为1.7%~52%不等;持平的有3家,占10.7%;下降的有19家,占67.9%。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销售增长的企业,其销售额与利润并非同步增长,甚至还有下降。在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难以同步提高的情况下,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叠加,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对于销售下降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蜂胶产品销售之所以大幅度下滑,除了假冒伪劣蜂胶及所谓进口蜂胶产品的冲击外,2017 年“3·15”央视等媒体对保健品及会销等负面的宣传报道,以及相关法规的变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等,都是重要原因。
② 进口蜂胶产品
近几年来,所谓进口蜂胶产品以惊人的速度连续大幅度增长。以京东商城为例:2016年7月底查询统计,共有所谓进口蜂胶产品1330件,到2017年2月增长到1845件,增长了38.7%;到2017年10月,又增长到2400件,比2月份又增长了30%。据调查,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进口蜂胶保健食品总共只有15件,因此,只有极少数进口的蜂胶产品是合法的。按照我国对进口产品管理的相关规定,未获得进口蜂胶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均属于非法销售,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所谓的进口蜂胶产品均涉假。
进口蜂胶产品中最突出的当属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产品。我们曾赴澳、新两国实地考察,调查的结果是,澳、新两国几乎不生产蜂胶原料,两国的蜂胶原料主要是当地的华人从中国以“5加1蜂胶粉”等名义进口的蜂胶原料,甚至多数是假冒蜂胶的杨树胶或掺入少量蜂胶的杨树胶。据知情人披露,仅澳大利亚年投入蜂胶的生产规模达一百多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把蜂胶产品作为主推的旅游产品,从旅行社、导游、免税店到生产经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年至少有30多万中国游客在澳、新购买所谓的澳洲蜂胶产品,年销售金额高达约15亿元人民币,令人啼笑皆非。此外,还有超过1200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所谓“蜂胶产品”在中国境内线上销售,问题十分严重。对此,宋心仿同志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名义,于 2017年11月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专项整治所谓进口蜂胶的建议案。全国人大已批转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我们期待政府主管部门能有所作为。
2、蜂胶产品掺杂使假现象依然严重
蜂胶打假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央视曝光假蜂胶事件已过去了七个多年头了,但由于监管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清和诚信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蜂胶产品打假并未形成长效机制。目前,我国蜂胶市场更加复杂化,蜂胶造假仍然暗流涌动。据市场抽样检测结果,国产蜂胶产品的真假比例约为55 : 45,按不同比例在蜂胶中掺入杨树胶仍有不小的买方市场。近年来,杨树胶虽然得到一定遏制,但仍有企业暗地制售(媒体暗访有所报道),有企业委托他人或购买水解技术,通过对杨树胶的水解,去除杨树胶中的水杨苷,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根据掺入蜂胶的比例,这种掺假蜂胶在市场上的价格仅为500~800元/kg,估算国内年消耗量在200吨以上。某些企业,特别是少数销售规模较大的企业,就是利用这种非法的手段仍在制售假的或掺假蜂胶产品,而且数量可观,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假冒伪劣蜂胶继续呈现出复杂性、反复性和常态化,规范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蜂胶打假依然任重道远。
3、蜂胶的标准化工作继续得到推进,但检测方法亟待规范
蜂胶的标准化工作在蜂胶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惟有构建完善的蜂胶标准体系,才能保证蜂胶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也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2017年,我国蜂胶的标准化工作继续得到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供销合作行业标准《蜂胶生产技术规范》(GH/T 1137—2017)、《蜂胶乙醇提取工艺规范》(GH/T 1138—2017)于2017年4月25日发布,自2017年9月1日开始实施。全行业关注的新修订的《蜂胶》国家标准(GB/T 24283)有望在近期发布实施。国家标准《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4782—2017)于2017年11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自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在探明了蜂胶与杨树胶的差异成分与生物转化机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水杨苷和邻苯二酚两个杨树胶中含有而蜂胶中不含有的成分为检测指标,原理明确,方法简单,科学性强,准确性高。相信随着这一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净化蜂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蜂胶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做好国家标准宣贯的同时,应规范、统一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检测方法。因为检测方法不同,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同。例如蜂胶真伪的检测方法,由于有的检测机构采用的是内部的实验室定性方法,以致按照国标和行标检测合格的蜂胶原料会被判定为不合格。有企业强烈反映, 经过水解的杨树胶或掺入杨树胶的蜂胶按定性方法检测反而成了合格品。尽管内部的实验室定性方法的检测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有些企业一方面图供货价格便宜,另一方面将定性检测结果作为“卖点”,既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又能落下卖真蜂胶的好名声。希望随着国家标准《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4782—2017)的颁布实施,检测方法能够尽快地规范和统一。
4、蜂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丰硕
蜂胶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蜂产品乃至天然产物研究开发的热点。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与研究层次的深入,蜂胶相关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2017年国内外共发表涉及蜂胶的中文论文176篇,英文研究性论文133篇。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十分广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蜂胶的药理活性、地理来源及化学成分分析、蜂胶中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与鉴定、蜂胶及蜂胶产品的质量控制、蜂胶产品的开发以及蜂胶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其中,蜂胶药理活性研究占据全部论文的半壁江山,内容上越来越注重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蜂胶在食品保鲜、口腔保健、畜禽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方面的论文位居第二位。
发表英文论文作者所在国家共有44个,遍及世界五大洲,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巴西(40篇)、中国(13篇)、日本、印度、伊朗(均为6篇)、马来西亚、土耳其、德国(均为4篇)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在蜂胶的质量控制、药理活性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蜂胶研究中的话语权,以及中国蜂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我国蜂胶专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2017年国内公开的蜂胶专利共有93项。其中,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发明授权专利5项,说明我国的蜂胶专利更注重创新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蜂胶发明专利技术领域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蜂胶的提取工艺、蜂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蜂胶在食品、饮料、日化用品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
二、2018年蜂胶市场展望
蜂胶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蜂胶原料的产量与质量、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在我国现有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环境条件下,预计2018蜂胶市场与2017持平,或有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2018年蜂胶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蜂胶市场潜在风险较大,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从近几年市场整治情况来看,蜂胶制假售假表面上有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造假行为更为隐密,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检测,以假乱真,已成为造假新特点,这将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蜂胶市场。而且,所谓进口蜂胶产品由于监管体制上的漏洞,短期内难以得到遏制,将继续侵占我国蜂胶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
2、国家新出台的法规中,随着诸如保健食品原料生产许可规定的实施,蜂胶提取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生产许可认证严重滞后,随着企业现行生产许可证陆续到期,会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购得具有保健食品原料生产许可资质的蜂胶而无法正常生产。
3、由于个别媒体持续对蜂胶保健品的全盘否定,加上监管部门对讲座、会销等销售模式的一刀切限制,使得蜂胶市场销售难度加大。
4、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蜂胶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直面生存危机。
在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条件下,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已开始导致蜂胶行业走向重新洗牌的阶段,市场资源将向知名品牌、优质产品、规模经营企业靠拢。凤凰涅槃,这或许是蜂胶产业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对规范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有识之士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谋求长远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对蜂胶行业和蜂胶企业来说,我们能够做的,也是最需要去做的,是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率先从我做起,弘扬我们行业的正能量。只有这样,蜂胶市场才能越来越好,才能正本清源,标本兼治,走向良性循环。
我国蜂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规模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虽然目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蜂胶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蜂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大于挑战。我们全行业一定要团结一心,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相信在“两会”的正确领导、业内同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我国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蜂胶科技创新能力的日益增强和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蜂胶产业必将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以上意见属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