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人物事迹 » 正文

袁隆平与海南三亚的不解之缘

发布日期:2021-05-27  浏览次数:246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68年,袁隆平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68年,袁隆平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研究。在这50多年中,他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1970年,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让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

 

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野败”

 

“袁老是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的,他喜欢三亚,最重视三亚杂交水稻的育种,对在三亚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的眼里,袁隆平对三亚有着特别的情感。

 

袁隆平与柯用春

 

2014年,柯用春与袁隆平在三亚因工作“结缘”。“第一次见,袁老称呼我为‘柯院’,没曾想他如此平易近人。”俩人初次碰面,袁老态度和蔼,让柯用春感到很亲切。一谈起工作,袁隆平认真、严谨、执着的工作态度便体现了出来。柯用春印象最深刻的,是袁老不喜欢“空谈”,而是喜欢到田间地头。他们一同在田地里探讨“野败”的保护问题,发现问题会及时进行分类,定下具体的目标,工作很有针对性。

 

袁隆平与柯用春探讨“野败”的保护问题

 

袁隆平与柯用春

 

在袁隆平的指导下,为了恢复“野败”发现地的原貌和野生稻的种植,保护海南野生稻资源,柯用春所在的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中心,从2014年起积极收集中国野生稻资源,并在杂交水稻发源地栽种野生稻和超级稻品种,推动杂交水稻科学技术研究。

2016年,柯用春将同事创作的《南繁小故事》推荐给袁隆平,希望袁老能够题字,得到了袁老亲切热情的回应,不仅题了字,还留了“观后感”,给予他们非常大的支持与鼓励,时至今日柯用春和同事仍记忆犹新。

 

柯用春将同事的创作文献《南繁小故事》推荐给袁隆平

 

袁隆平为《南繁小故事》题字,留“观后感”。

 

近来,柯用春与袁隆平聊得最多的,都是袁老最关心的事情。袁老希望做更高产的水稻技术,执着于第三代杂交稻(海水稻)技术,提升水稻产量,希望早日完成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以及耐盐碱水稻实现大面积推广。“袁老最期盼的,是双季亩产3000斤,他在三亚师部农场开会部署,签名同意将种子拿到三亚,并指挥、安排专家进行指导。袁老总是希望,能够再多产一些粮食,再多养活一些人。”柯用春说道。

 

海南学习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