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以“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理论创新,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与地位空前提升,应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演进与思想体系,充分发挥其指导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思想理论武器作用。
演化基础决定演化方向与演化速度。从整体看,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演进基础包括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两大方面。思想基础涉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进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经验与思想以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实践基础涉及全球科技演进态势、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与合作局势以及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情。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基本体系架构可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分别是“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八个坚持”、新型举国体制等具体重点。客观实践的变化与思想体系本身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要求用动态演进的思维认识其中的“变”与“不变”。“不变”包含两个方面:思想体系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变;基本体系架构不变。“变”也包含两个方面:主体框架和重点内容的具体指代和具体内容都会发生优化调整;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科技创新关联的领域越来越多、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需要用联系开放的思维理解和践行重要论述。与此相对应,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思想的交叉融合也日益频繁。用联系与开放的思维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就是要在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助力我国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借助经济、外交等领域和部门的力量,形成举国上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盘棋”。
正确和充分把握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演进基础和体系架构,是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找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定位,进而在提升科技自身能力与提升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两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在国家的优先级战略定位不动摇。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变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这种“关键变量”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因此,无论是着眼当下还是面向未来,都需要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多地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加强科技创新战略定力,形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央地等的充分协同,举国上下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
二是协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以如期建成科技强国为目标倒推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与部署。当前,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因此,需要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为重要载体,聚焦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与此同时,要通过完善科技金融、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聚焦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与关键要素,强化体系化能力建设,使我国加速进入新的“技术—经济”轨道。并以科研、创新、生产与个人发展四类良性预期为导向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科技创新与制度革新密切结合的“社会能力”。此外,需要平衡好“能力”与“效率”的关系,尤其是在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紧迫性任务时,需要建立“底线思维”,以“能力建设”优先,首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三是聚焦能力建设推进科技现代化进程。重点是结合我国现代化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遵循科技发展、经济社会变迁和地缘政治变动等客观规律与现实,充分依靠和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物质技术基础,聚焦四种能力建设。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与鼓励自由探索并举。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适应与抓住智能化科研趋势,加快推进数据平台、算力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新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研究选题与资助机制,提升科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并优化自由探索激励机制等。用好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任务攻坚的新型举国体制,尊重市场规律,用好市场机制与市场规模优势等。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深入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机贯通、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将STEMM人才培养提升为国家战略,建立以重大任务为载体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等资源优势,主动发起、组织和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汇集国际科技资源;在国际上针对全球重大挑战,建立全球共同挑战基金等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制定人工智能、太空、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国际治理规则和技术标准,提升全球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技论坛》2025年第1期,原题《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演进基础、体系构成与实践启示》,作者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姜晓磊/摘编
责任编辑:姜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