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这种蔬菜营养美味,北方不常见,遇到了一定要试试

发布日期:2025-04-02  来源:科普中国  浏览次数:2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在四川的菜市场,经常会看到“儿菜”,一种长得像小榨菜头的东西。它可是川渝地区人民冬天的“本命”蔬菜,也是不少北方人的蔬菜知识盲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什么是儿菜?儿菜是大家给的亲昵称呼,真正的学名叫抱子芥,是十字花科芸薹(tái)属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别名多头菜、角儿菜、芽芽菜等。四川省南充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儿菜了,所以

在四川的菜市场,经常会看到“儿菜”,一种长得像小榨菜头的东西。它可是川渝地区人民冬天的“本命”蔬菜,也是不少北方人的蔬菜知识盲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

什么是儿菜?

儿菜是大家给的亲昵称呼,真正的学名叫抱子芥,是十字花科芸薹(tái)属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别名多头菜、角儿菜、芽芽菜等。

四川省南充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儿菜了,所以其种植区域主要在四川盆地,也就是川渝地区。这些地区秋季高温多湿,因此最适合种植儿菜。而后逐步发展到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

为什么会有“儿”这样的称呼,就得从儿菜的“长相外观”解释一下了。

儿菜茎基部为粗大的短缩肉质茎,短缩茎及短缩茎上的腋芽膨大而成为主要的食用器官,外观排列重叠呈塔状,短缩茎、腋芽、外叶及全株均可食用。

通俗点说,就是它的根部膨大成球形或扁圆形,上面长着许多小球状的突起,从儿菜的外观看,呈现出的是“一母多子”的形态,好像是“无数个孩儿围绕着妈,兄弟姐妹好几个”。这里的“妈”就是指儿菜的短缩茎;“儿”就是儿菜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短缩茎上的腋芽膨大长出的一个个翠绿的芽苞。

儿菜好吃,营养也不错

儿菜口感还不错,味道清香微甜,脆嫩化渣。不仅如此,儿菜的营养也杠杠的。

经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检测,儿菜富含钙、铁、磷等营养,所含钙和磷居各类蔬菜前列,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的含量也很高。

还有研究发现,儿菜含有丰富的芥子油苷、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酚、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儿菜的侧芽比肿胀的茎具有更多的促进健康的化合物,特别是侧芽叶具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有些人会觉得儿菜有一股怪味,主要是因为它含有芥子油苷。芥子油苷是一种含硫物质,也叫硫代葡萄糖苷,是芸薹属蔬菜中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也是这类蔬菜中的关键营养。

芥子油苷存在3种类型,包括脂肪类、吲哚类和芳香类。儿菜全部可食用部分的近90%为脂肪族芥子油苷,并且其侧芽中总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高于肿胀的茎。

另外,儿菜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所以吃起来大多口感较清甜;但脂肪类芥子油苷是芸薹属蔬菜辛辣味和苦味的主要来源,儿菜这种成分含量不低,所以有些儿菜吃起来可能会有微微的苦味。

总体来看,儿菜侧芽比肿胀的茎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为啥北方不常见?

腋芽(“儿”的部分)是抱子芥的主要食用部分,组织鲜嫩,含水量高,采后较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活跃,室温下贮藏很容易出现萎蔫、褐化、腐烂等现象。

若在采摘、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贮藏措施,会导致儿菜品质下降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关键的是,儿菜一般在冬季上市,北方冬季寒冷,儿菜容易受冻,不方便运输和贮藏。

不过,随着物流的发展,北方的部分商超也能看到儿菜的身影了。

眼下正是儿菜上市的季节,也是川渝地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菜肴,清脆爽口又解腻,营养也不错。如果在菜市场遇到了,一定要买来尝尝鲜!

责任编辑:宋文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