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河南从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入手,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使劲、在带富促共富上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旗引领下,一幅党员带头、产业兴旺、农民共富的图景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编者
2024年,全省4.6万个村建成“五星”支部1465个;全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1.3万多个,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2399个……
近年来,河南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堡垒、兴产业、忙带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16.7万平方千米大地上,处处迸发生机活力。
强基固本,筑牢战斗堡垒
“这几年,我们愈发清晰地感受到,经济大省挑大梁,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质量发展的战场上,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凝聚力。”
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全省坚持抓乡促村,不断建强乡镇龙头。省市县三级共下沉7.5万个编制到乡镇,配齐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充实乡镇工作力量。组织1759名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全国乡镇党委书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视频培训班,帮助提高履职能力。
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往实里抓、向目标奔,在全省开展“五星”支部建设,一年一评、动态管理,不搞名额分配、不搞“终身制”。2024年,全省4.6万个村建成“五星”支部1465个。
雁行万里靠头雁,河南打出“组合拳”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通过在省级开设主课堂、县级设置分课堂,实现全省156个县(市、区)6.5万名乡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同上“一堂课”。强化实战实训,先后举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培训班、深化“五星”支部建设专题培训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培训班,并组织7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实地观摩、跟班学习。
像重视选县委书记一样选好村党支部书记,河南逐村配强带头人。新一轮集中轮换后,全省新增省派、市派第一书记1914名。根据“五星”支部建设情况,对一些经长期帮扶已成为“四星”“五星”支部的村,将原结对帮扶的省派、市派驻村力量调整到相对落后的“二星”“一星”支部的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兴旺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在镇平县,一个远离海洋与湖泊的内陆地区,却孕育着年产5.2亿尾以上的观赏鱼产业。被称为“锦鲤村”的向寨村,全村2300多人中,有近2000人从事锦鲤养殖,年产值高达数亿元。
小锦鲤“游”出富民大产业,关键在于镇平县建立的观赏鱼产业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吸纳整合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有效解决锦鲤繁育选种等产业扩容“中梗阻”问题,并由县直、乡镇主要领导及专业人士、技术能手担任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观赏鱼产业壮大增添“红色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特色是撬开产业振兴的“金钥匙”,针对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河南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文章。同时,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实现集体增收。目前,全省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万多个,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2399个。不少地区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全省抓好50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打造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红色品牌”。
结合开展“五星”支部建设,河南已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布局,每年选择1827个村作为扶持对象,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利用中央衔接资金,撬动各级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
党员带富,跑出共富加速度
三月的春风掠过鹤壁市三家村的丘陵地带,村口墙壁上五颜六色的彩绘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就是“95后”村支书张桂芳打造的“彩虹村”。
张桂芳是一名返乡大学生,2020年回村任职后,创新思路,利用墙面彩绘打造了“网红村”,提升了村庄知名度。随后又开办农产品直播基地,让村里“老年女团”在直播间“乘风破浪”,既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在她努力下,三家村实现了流量变销量、村民得实惠,村集体也从负债累累到2024年收入达30万元。
党员带着群众走,示范引领有动力。河南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富先锋作用,“把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村干部”,集聚各种优势,跑出共富加速度。
开展“双带”行动,鼓励党员学致富本领、上致富项目,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作表率。落实无职党员“一编三定”,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将党员分类编组,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使党员人人参与支部工作、个个承担具体任务。
架起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桥梁,深化实施“金桥工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多个城市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256个,引导外出务工创业党员发挥自身优势,把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带出去,把外面的技术、资金和致富信息带回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持续锻造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打造智慧党建“云课堂”,依托“三端”一体化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及时投放政策解读、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电商直播等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组织在村党员集中学、流动党员灵活学,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讯员豫组轩)
责任编辑: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