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防灾减灾安全 » 正文

2025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结果显示:今夏我国近海海温偏高

发布日期:2025-03-28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i自然  作者:郝鹏  浏览次数:5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日,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和河海大学联合举办的2025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在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召开。相关科研和业务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继续做好厄尔尼诺、全球海温的监测预测,特别是近年来海洋高温热浪及其他相关海洋气候变化;强化厄尔尼诺等海洋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等影

近日,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和河海大学联合举办的2025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在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召开。相关科研和业务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提出,继续做好厄尔尼诺、全球海温的监测预测,特别是近年来海洋高温热浪及其他相关海洋气候变化;强化厄尔尼诺等海洋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等影响和研究,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做好海洋灾害科普宣传和发布工作;深化海洋气候预测技术自主研发,关注气候变化和海洋灾害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关联性,为海洋灾害长周期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与会专家主要围绕近期海洋和大气的监测状况以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动力和统计模式预测结果,对2025年春夏季ENSO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未来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今年春夏季我国各区域阶段性极端灾害性过程以及我国海区海温的预测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状态,秋冬季存在再次转冷的可能。

会议对今年春夏季全球及我国近海海温进行了预测。预计2025年夏季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海温略偏高,南海海温接近常年,需关注夏季我国近海海温偏高所带来的对海水养殖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预报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预报中心将继续推进“妈祖”系列海洋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加强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下一步,各方将在学术交流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丰富海洋气候预测手段;在科教融合方面,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成果转化,助力国家防灾减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预报中心将密切关注全球海洋和大气演变动态,及时发布最新监测和预测信息。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杨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