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星子高岭土。下图:青花釉里红瓷器。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其中就有不少自然新知传承绵延。制作瓷器的黏土有什么特别之处?漆器的漆从什么树上来?植物染技艺是用什么植物来“染”?……新年伊始,“把自然讲给你听”栏目推出“传统文化里的自然新知”系列,请与我们一起沿着时光的长河回溯,发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器物、技艺里有趣的自然知识,感悟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别样魅力。
制作瓷器所需的黏土,需具备成形性能、适度的干燥收缩性能、适度的烧成收缩性能和耐火度。制瓷还要考虑到黏土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我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又发明创造了瓷器。
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一起,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制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土才能做瓷器呢?
制作瓷器所需的黏土,性能上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具备可塑性。黏土与适量的水混炼后形成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二要具有适度的干燥收缩性能。黏土泥料在干燥过程中,包围在黏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如果收缩过度就会引起泥坯开裂,因此要保持适度的干燥收缩率;三要具有适度的烧成收缩性能和耐火度。黏土泥料在煅烧时,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而再度收缩,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还会逐渐熔融软化,如果收缩过度就会导致瓷器变形。为了烧成不软化并达到与釉相适应的烧成温度,黏土应具有合适的氧化铝含量,它是构成瓷胎“骨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判断一种黏土是否适合做瓷器,还要考虑到黏土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在矿物组成上,黏土由高岭石、蒙脱石等主要矿物,石英、长石等伴生矿物以及一些有机物质组成。黏土的主要矿物天然具有较好可塑性,主要矿物越多、颗粒越细,可塑性会越高。在化学组成上,黏土的主要矿物是含水的铝硅酸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水。因地质生成条件不同,还会含有少量的钾、钠、钙、镁、铁、钛的氧化物等。黏土受组成矿物影响,化学组成变化很大。
黏土有白、灰、黄等各种颜色,这与黏土含有的着色氧化物以及有机物种类、含量有关,但烧成的瓷胎颜色与黏土颜色并不直接相关,而是与着色氧化物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相关度更大。宋代汝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主要采用氧化铁和二氧化钛含量均较高的黏土制成,胎体主要呈淡灰白色,与色如天青的汝瓷釉更协调统一。
有的黏土柔软,可在水中散开,直接淘洗除杂后就可以使用,如高岭土、球土。制瓷之始,通常使用这类柔软细腻的黏土制瓷,如越窑青瓷。高岭土由于含有质量40%左右的氧化铝,需要14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才能烧结,如邢窑、定窑部分白瓷,所以为了方便烧制通常不会直接用高岭土单一原料制瓷。有的黏土呈致密块状,需破碎淘洗后使用,如瓷石,景德镇至少从宋代开始就使用瓷石制瓷了。
景德镇宋代青白瓷温润如玉,以瓷石为原料制作。瓷石富含绢云母,氧化铝含量较低、钾钠含量高,耐火度低,烧成的瓷器透光度高,尤为适合烧制小件器物。元代青花瓷器大厚重,彩绘精美,采用多种氧化铝含量高的沉积黏土制瓷。而明清景德镇御窑制瓷,无论是青花瓷还是釉上彩瓷,都逐渐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瓷,成就了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大自然赋予的黏土与能工巧匠的手艺结合,让中国瓷器的魅力持续传承发扬。
(作者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所长,记者周欢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