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人民至上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政治正义

发布日期:2024-12-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焦佩锋  浏览次数:26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价值立场,这一立场贯穿于新时代治党治国治军的全过程、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内政外交国防的各环节,体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时代表达《共产党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价值立场,这一立场贯穿于新时代治党治国治军的全过程、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内政外交国防的各环节,体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时代表达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团结奋斗的政治纲领。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句话充分表明,共产党人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就是改写少数人当政的旧历史,开创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历史,这种群众史观对过去的“神创史说”和“英雄史观”造成了致命一击,从而使历史运动首次置于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为人类科学地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基础。

以群众史观洞察大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对亿万中华儿女现实命运和集体心理的理解,我们很难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前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发展方向,这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原则。

人民至上是“两个结合”的思想结晶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敬天保民”的传统,在此解释模式中,对天道的恪守与对人心的敬畏在本质上相互贯通、有机统一,这个统一的立足点就是现实政治和世俗王权。《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管子有句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荀子更是提出,“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宋人朱熹更是总结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这都说明,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它既是我们定义、约束、评价王权合法性的一条道德准绳,也是我们评价历史兴衰更替的一条思想密码,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在观念上十分契合。

区别在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时代的产物,无论是从士大夫还是从君王自身角度来谈敬民、保民、利民,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而不是把广大人民群众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以消除人剥削人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前提,而不是单凭君子的内圣之德去实现天下太平。可见,同样是敬民、保民,马克思主义走的是制度建设的路子,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贤能政治的路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才终结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基础,代之以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亿万生民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这显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效。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至上的时代要求

人民既是个政治概念,也是个历史概念,而不是一种抽象的说辞。自1840年以来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中,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我们要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推翻这三座大山的过程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革命斗争“站起来”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结束人民贫穷、国家落后的面貌。在此背景下,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其本质都是为了让人民“富起来”。

经过长期奋斗,我们既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也同时进入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必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我们既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又要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人民至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时代表达,是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科学阐释,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价值导向的明确主张,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占据的道义制高点和真理制高点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