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生活百科 » 正文

冬令进补,怎么补你知道吗?

发布日期:2024-12-23  来源:上海瑞金医院  浏览次数:33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为啥补?怎么补?哪些人可以补?这些冬令进补的知识,你需要知道。为啥补?人体经历了夏秋季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津液有所亏耗,如能在冬季适时进补,既可及时补充人体气血津液,恢复元气,抵御严寒侵袭,培本固元,又可使来年少生病或不生病,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需提醒,按照中医学理论的观点,每个人体内的脏腑气血、阴阳偏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为啥补?怎么补?哪些人可以补?这些冬令进补的知识,你需要知道。

为啥补?

人体经历了夏秋季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津液有所亏耗,如能在冬季适时进补,既可及时补充人体气血津液,恢复元气,抵御严寒侵袭,培本固元,又可使来年少生病或不生病,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需提醒,按照中医学理论的观点,每个人体内的脏腑气血、阴阳偏衰情况是不同的,因而在冬令进补时,应辨明体质的寒热、虚实、气血、脏腑、阴阳,按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补。如果盲目服用补药,不但达不到调理脏腑的目的,甚至还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哪些人适宜补?

亚健康的人群(中青年):

如果平时没有明确的慢性疾病,但因长期劳累、熬夜、压力负担过重而致身体虚弱、易感冒、怕冷、疲劳、失眠、健忘、爪甲失荣等,可通过进补膏方,补益人体元气、充沛营血、恢复精神。

肾气不足的人群(中老年):

如果上了年纪之后,经常感觉注意力不集中、头发花白、视力下降、头晕耳鸣、记忆力差、腰背酸痛、神疲乏力、夜尿频多等,可以通过膏方补益气血、补肾强筋、延缓衰老。

患有慢性病,且处于稳定期的人群: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膏方既有补益之力,又能辅以祛邪,有利于慢性病的调治,所以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骨关节病、月经病等患者或病后体弱者,通过服用膏方可以帮助巩固疗效,改善症状,增强体质。

哪些人不宜补?

体质健壮人群:

身体强健,很少出现乏力症状,平时不容易感冒,没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的人群,到了冬天,可以根据冬日特点,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不必强求进补。

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的人群:

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处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肝功能异常等人群,均应先治疗原发疾病,待病情控制或缓解后,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膏方。

湿困脾胃之人:

湿困脾胃之人一般舌苔厚腻,而膏方大多为滋腻补品服用后可能导致湿困脾胃加重、脾失健运,则得不偿失。

如何补?

中医根据食物中药的性味不同,把补益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

平补是针对素体平性、不寒不热者,可适度进食各类补品,或温热寒凉搭配。

温补是针对老年人或体虚者,为保护人体阳气,抵御寒邪外袭,可多进食温热助阳之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龙眼、红参等。但应当心“虚不受补”,因为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过量进食补药会增加胃肠负担,不易消化,适得其反。

清补是针对素体较热或阴虚体质者,可多食用鸭肉、鱼肉、西洋参、枫斗等甘寒养阴之品。

为使冬季进补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

责任编辑:张子晴 温兆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