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科技名词|自噬 autophagy

发布日期:2024-12-23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浏览次数:25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自噬autophagy定义:细胞去除不必要和异常功能成分的一种自然调节机制。允许细胞成分有序降解和再循环。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总论相关名词:应激源 细胞器 降解 线粒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延伸阅读】自从20世纪60年代自噬被发现以来,其过程已经被深入分析,每个步骤背后的分子机制也已经开始被慢慢了解。自噬是细胞受各应激源诱导后经溶酶体依赖性降解

自噬

autophagy

定义:细胞去除不必要和异常功能成分的一种自然调节机制。允许细胞成分有序降解和再循环。

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总论

相关名词:应激源 细胞器 降解 线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自从20世纪60年代自噬被发现以来,其过程已经被深入分析,每个步骤背后的分子机制也已经开始被慢慢了解。自噬是细胞受各应激源诱导后经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选择性降解并清除内部老化受损的细胞器及蛋白聚集体,继而实现更新代谢且保持自身稳定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在自噬过程中,根据降解路径的不同,自噬被定义为三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以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根据降解底物类型的不同,自噬又包括线粒体自噬、脂噬、过氧化物酶体自噬、内质网自噬及核糖体自噬等。

自噬是细胞内部一种受到高度调控的清理机制。首先,当自噬诱导信号被细胞接受后,胞浆某处会形成小膜结构。该膜结构为非球形、扁平状双层膜的碗状结构,并不断扩张,称为自噬前体。其次,不断延伸的自噬前体,将胞浆中的若干成分(包括细胞器)收口包入,成为密闭的球状自噬体。自噬体通常有两个特征:双层膜,内含诸如线粒体、内质网碎片等胞浆成分。最后,自噬体形成后会与溶酶体发生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其间,溶酶体酶降解自噬体的内膜,使两者的内含物合为一体,自噬体中的包含物被降解,将产物例如氨基酸、脂肪酸等输送到胞浆中,重新利用供能,而残渣则被排出细胞外或滞留于胞浆。

细胞自噬受到各种胁迫信号的诱导,在饥饿状态下,胞质中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器被降解成氨基酸等,用于供能和生物合成,这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另外,细胞自噬能够清除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等,这有利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个体发育、氧化性损伤保护、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延伸阅读作者: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崔思思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鹏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