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

发布日期:2024-12-04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1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提问:谢春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请问,如何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读:陈宇学 中央党

提问:谢春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请问,如何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解读:陈宇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

2014年6月9日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样一个例子: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这说明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2024年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实践方向。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技术、工程和创新等四个要素。科学研究注重认识和发现规律;技术强调发明,注重有用性;工程是把有用的技术变成实用的产品或服务;创新强调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不仅仅强调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还特别注重技术的市场性、可靠性、收益性和社会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和源头,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

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首先要提高科研质量,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是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的根本性、源头性前提。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两张皮”问题,原因很多,但毋庸置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成果质量不高,例如科技成果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求导向不强、成熟度较低、专利寿命较短等。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要求科技攻关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因此,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特别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从源头上,以“四个面向”为战略方向,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优化自身定位,消除相互之间的有形和无形壁垒,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促进跨学科协作与创新,加强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以有组织的科研推进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高水平科技人才是高质量科技供给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针对顶尖人才、技能型人才缺乏等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自主培养能力。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完善培养模式。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加快推进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破四唯”“立新标”,注重长期评价,注重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科研成果。破除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促进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顺畅流动。

金融是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的催化剂。科技创新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完善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融资链条,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培养一批有实力、有耐心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长期攻关。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创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最大的需求者和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主体。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是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阅卷人”“答题人”功能,让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掌握决定权,让科研活动更多成为产业活动、经济活动。

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要素的组织者,是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的“关键少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企业家的战略引导和服务,营造鼓励创新的营商环境,完善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长周期评价考核机制,让富有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竞相涌现。

提高企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研究,参与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对创新联合体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积极开放供应链,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激发涌现更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它们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工作中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抓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另一头抓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助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技创新链条,按照技术成熟度一般可以分为九个环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1—3级是基础研究阶段,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担;6—9级属于产品和市场产业化环节,企业是中坚力量;中间的4—5级是科研成果验证和中试熟化环节,是当前影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突出短板和弱项。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应对之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投资机构等联合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新型研发平台,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技术经理人负责科技成果的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等,不仅要有深厚的科学技术素养,还要懂管理和市场,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导向、金融体系等,是不可或缺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中间人,是联系技术、市场和资本的纽带,是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的关键要素,应进一步完善对这类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支持和激励机制,职称评审、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应适度倾斜。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商业性评估,健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资产评估等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模式,加快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实施赋权改革,推广先赋权后转化模式。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管理,简化转化流程,提高转化效率,推动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更早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应用场景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优化保险补偿制度,扩大保险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场景驱动作用,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和设备“走出去”,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应用场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责任编辑:姜晓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