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四季分明,山坡地多,土层深厚肥沃,富含硒元素,种植马铃薯、木薯、沙葛、粉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品种和技术,主要作物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并不高。2017年,为了加强资源整合,打通“供种—服务—回收—销售”渠道,良西镇四薯行业协会党支部带着攻坚任务成立了。
“有了好的品种,马铃薯才会有高品质,增产增收。”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吴文伟说。
薯种不佳且本地无法育种,是摆在协会党支部面前的首个难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吴文伟毅然决定自费前往内蒙古等育种大省考察,经过反复挑选、尝试、排除,最终成功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荷兰15号薯种。荷兰15号薯种具有苗齐、抗病性能强、个头大、皮色好、形状佳等优势,亩产量比其他品种高出30%—50%,经济收益更是提高了50%—80%。
引进新品种只是第一步,想让这些新品种在本地扎根结果,还得靠科学种植和管理。吴文伟跟协会其他成员商量,办起了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班,邀请市、镇专家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授种植新技术。
协会党员农户们也自发行动起来,为其他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介绍,并无偿提供方案,解决疑难杂症。有时候遇上了种植户技术、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吴文伟还专门走村入户,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教大家怎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提出一些杀虫和施肥的建议,确保马铃薯能有个好收成。在协会党员农户的带动下,村民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高涨。通过培训,大家的眼界开阔了,种植马铃薯的水平也提高了。
要想取得良好效益,还要走规模化种植道路,打开外地市场。但刚开始,有些乡亲们心里没底,怕种多了卖不出去。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协会党支部联合良西镇伟俊四薯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和销售马铃薯,大大降低了村民生产成本,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就这样,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人家,到现在25户一起干;从400—500亩地,扩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周边500多户村民也跟着种起了马铃薯,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种地要“靠天吃饭”,有时遇上了台风或干旱,马铃薯也会遭受毁灭性损失。为了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协会党支部大力推动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同时,协调合作社给受灾农户免费或赊款提供种子,帮助他们重振旗鼓,渡过难关。
种的问题解决了,卖又成了新难题。作为易腐食品,马铃薯的储存保鲜至关重要。吴文伟带着党员们查阅资料、四处询问经验,最终研究出了最适合的“土储存”方法:找一些闲置的房子,用黑太阳网密封窗户,把马铃薯放在这样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可以延长保鲜20多天,为销售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吴文伟又组织收集整理农户库存信息,利用合作社人脉广的优势,积极联系有实力的厂家进场收购马铃薯,并主动联系买家,自发组织货车,把马铃薯拉到江门、佛山、武汉等地去卖。这一来二去,3000多亩地,一亩能挣5000元,带动乡亲们多挣了不少钱。
现在,第一批种植马铃薯的村民,腰包都鼓了起来,有的盖了新房,有的买了新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20年5月,为了擦亮“四薯之乡”这个招牌,协会党支部依托良西镇党建示范点——幸福驿站,打造四薯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四薯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展示四薯的种植成长过程,让游客免费品尝四薯产品,有效提高了良西四薯农产品的知名度。
四薯党群服务中心位于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县道X381线牛皮仔至良西那湾段,是周边城市众多游客打卡的“网红点”,也成了良西四薯打开外地市场、打造良好口碑的对外窗口,同时还可以为农户、党员提供学习场地,深受大家欢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协会党支部每月定期开展的党课内容设置既实用又灵活,除了结合农户实际,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把科学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知识也带了进来。根据农村的不同时节、重要事项和惠农政策,设计出不同的“套餐”,让听课的党员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餐”,既满足了大家的多样化需求,又让党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如今,良西镇已建成占地面积达120亩的党员“四薯”种植示范基地,主要种植高价值的特色薯类,每亩收益达7000元至1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良西镇四薯行业协会党支部也因此荣获“恩平市先进党组织”称号。
“别看这马铃薯不起眼,它可是咱们良西镇乡亲们的致富‘金蛋蛋’。我呢,就想带着大家,用科学种好它,再用党的好政策,让咱‘四薯之乡’的名声响当当,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站在田埂上,吴文伟望着绿油油的马铃薯地,心里满是踏实和期盼。(通讯员郑若文 陈艺锋)
责任编辑: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