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培训教育 » 职业技能 » 正文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助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24-11-01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郑海涛  浏览次数:1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难以满足社会、产业需求问题凸显。如何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育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用之才,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技术技能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难以满足社会、产业需求问题凸显。如何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育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用之才,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不宽、继续学习和职业转换路径不畅的问题成为掣肘因素。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实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是助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构建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形势紧迫

国家资格框架是统筹各类型教育、培训与学习,实现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其他学习成果等“等值互认”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制度设计。基于国家资格框架,个体无论是从普通教育体系获得学历证书,还是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都可以对应到国家资格框架的相应资格等级,社会依据国家资格等级判断个体的能力水平。从全球范围看,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分界日益模糊,科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文凭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认互通,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已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首先,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的关键抓手。在现代社会中,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资历框架,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往往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因此,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样化发展路径。

其次,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求。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明确技术技能人才的资历要求和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最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建立完善的资历认证体系,激励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强化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工作。

坚持“五性”原则构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

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要从我国人才战略需求出发,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坚持整体性、对等性、动态性、全纳性、融合性,确保系统科学、准确。

坚持资历框架“整体性”原则。框架运行规则和资格衔接规则的制定、质量保障机制的设置等国家资历框架各组成部分应当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力,保障国家资历框架体系顺利运行。

坚持同级别资格“对等性”原则。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表现划分资格级别,进而体现出同一级别不同资格具有相等的社会认可度和价值。

坚持框架运行“动态性”原则。资历框架实行定期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资历框架要与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相关联,供有转岗或技能提升计划的学习者参考,引导其流向紧缺职业工种,提高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坚持各部门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全纳性”原则。资历框架作为国家制度性工具,应当考虑将社会中存在的、达到相应条件要求且可被认定的所有学习成果全部纳入,包括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获得的正式学习成果,以及在上述正式学习之外的通过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

坚持各类教育和不同类型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融合性”原则。制定资格互通规则,对于国家资历框架中的不同类型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持有者,凡符合相关规定的,在入学和就业时均可享有同级别其他资格相应待遇或优惠条件;参加继续教育或其他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时,原持有资格内重复课程或相似课程学分可根据规则部分或全部转换,避免重复学习或培训。

高位引领科学布局构建我国国家资历框架

国家资历框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建立统一标准衡量不同的学习成果,完善制度配套体系。

成立国家资历框架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已有国际经验,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同时,需要在国家层面设立框架管理机构,从而在相关部门间发挥协调功能。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领导小组,由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组成,负责国家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推进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打通不同政策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间实行过程中的堵点,解决人才在不同类型教育间流动的难点,化解社会对职业教育仍存偏见的痛点。

合理划分框架等级。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制不同,学习年限存在差异。可借鉴英国资格和学分框架体系中有关学习小时的经验,充分考虑获取学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资历所付出的期待学习时间成本,以学习时间为主要依据之一划分框架等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资历转换机制。

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配套体系建设。建立学分银行,即一套以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学习成果管理和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充分借助我国基数众多的网民基础及高普及性移动互联网优势,基于电子社保卡平台开发全国统一的电子学分银行功能,记录每位注册学习者的学分获取记录,管理学习者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过程。学分银行可用于就业、职业培训的资质证明,并探索与电子培训券接口连通。此外,统一的质量保障标准是确保资历框架有效运行的基础。设立全国资历框架管理办公室,负责国家资历框架的管理、完善工作。制定国家资历质量保证标准,全国资历框架管理办公室依据该标准监督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高中、职业培训机构、社会评价组织等机构在开发、评估、颁发各项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的合规情况。

责任编辑:刘伊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