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4-10-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浏览次数:19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禾谷满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这为安徽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粮食强国的现实选择。近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禾谷满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这为安徽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粮食强国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就举世瞩目,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不过也应看到,我国粮食大而不强,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粮食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问题品种研发能力不强,现代农机装备应用不足,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整体偏低,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怎么种地”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人口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严重,“谁来种地”问题亟待解决。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有效破解种粮比较效益低、怎么种好地、谁来种地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虽取得不小进步,但仍存在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质品牌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农村粮食生产和加工分离,农村停留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农民处于收入分配的“金字塔”底部,不利于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应以粮食加工为引擎,推动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不断提升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拓展粮食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打开新空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参与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构建现代粮食生产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怎么种好地”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标准化农田达到10亿亩,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方式仍显落后,良种良机良技良法良田融合不够,突破性的新品种、新技术仍然偏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应强化科技支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粮食生产从过去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生产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从根本上改变粮食生产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

构建现代粮食经营体系,还可以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应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全托管”“半托管”等方式,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今年夏粮增产、早稻丰收,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各地应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