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画卷尽舒展,翠竹摇曳映碧天。
福建省南平市,中国竹乡,有竹子种类120余种,竹林652.7万亩,面积占全省的40%、全国的10%。
竹乡雾景。(吴大灼 摄)
“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竹乡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耕竹山、点“竹”成金,立“竹”特色、做“竹”文章,竹产业年年“拔节向上”。
在绿色竹海上,梦想与希望随竹舞动、扬帆远航。
一根竹子的富民效应
半城山水半城竹,千年建州入画来。要说南平的竹,绕不开“插根扁担能发芽”的“笋都竹乡”建瓯市。
建瓯市房道镇竹林。(林仁华 摄)
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顺阳乡江墩村,建瓯市云森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思德一大早就提着肥料桶进了竹林,“秋天笋芽开始分化,这时候施肥,竹笋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大提高。”
顺阳乡是著名的鲜笋产地。包思德所在的合作社流转承包2000多亩竹山,实施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标准化培育项目,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竹笋产量翻了一番,大量鲜笋销往浙江等地,加上竹材销售,亩均产值4000多元。
与眼下的出山进城,化为村民鼓囊的钱包不同,四五十年前,当地的竹笋大多停留在村民的餐桌上,“应季吃鲜笋,过季吃笋干”,竹子也只是“弯根扁担,编把笊篱”的生活用材。
“一根毛竹最多换得一碗酒”,与竹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建瓯市竹类科研所高级工程师、所长林振清熟知建瓯这根竹。作为微不足道的“副业”,到1978年时,建瓯竹林面积只有74万亩,产值只占该地农业总产值的2.34%。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浪潮涌过大江南北,也涌进了闽北大地,长在“金瓯”的竹子,命运骤然转变。
1987年9月,建瓯成立了全省首家竹业协会;1990年后,建瓯把竹业开发作为山地开发的“主体工程”来抓,全面实施低产竹林改造;1994年,建瓯全境100万亩毛竹林开始垦复,鲜笋和竹材产量都大幅度提高。
1996年,建瓯被当时的林业部授予首批“中国竹子之乡”称号,列入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
建设丰产高效基地、打响竹业开发战役、推广新技术、完善竹山机耕路和灌溉设施……
30多年来,建瓯把竹山当田耕,竹产业由过去的“副业”转变为兴农富民的支柱产业,拿下竹林面积、毛竹立竹量、竹材产量、鲜笋产量、水煮笋产量、复水笋干、手剥笋产量和竹地板产量、竹编安全帽产量等9项全国县(市)第一。
不只是建瓯,闽北千千万万竹农都在“竹海淘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们家确权了20亩竹山。”南平市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竹农王爱国是当地竹林管护的能手,在他的记忆里,早年林地属于村集体,村民烧火做饭、种食用菌,竹子是优先砍伐的对象。
林改确权,分山到户,村民管护竹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竹农们开始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毛竹,用心守护培育自家的“金山”。
走进王爱国的竹山,蓄水池、喷灌、竹山道路等应有尽有,完善的竹山基础设施尽收眼底。“有了这些设施,即使遇到干旱天气,依然可以实现丰收,经营竹山轻松多了。”王爱国介绍。
背靠竹海,面朝梯田,大山深处的念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借着竹海好生态,念山村又念起了“旅游经”,吸引八方游客进村来。
山间有竹、富民有路。如今,南平市通过留笋养竹、竹阔混交等丰产措施,已建成丰产竹林364.5万亩,占全市毛竹林面积的56%;通过FSC认证的竹林面积达223.9万亩;成立竹业新型经营主体161家;年产竹材2.9亿根、510万吨,年产鲜笋102万吨。
建瓯水煮笋。(魏永青 摄)
立足资源禀赋,2023年,南平印发《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围绕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文章,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竹产业千亿产业集群。
政策持续加码、产业不断升级,在南平,竹子已从过去的“一根扁担”,转变为可“吃干榨尽”的“香饽饽”,竹产业也成为富农利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
政和竹艺。(林华 摄)
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山上的一根竹,下山之后会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答案。
时光回拨到20世纪90年代初,几台设备、几名工人就能支撑起一个竹制品加工厂,竹筷子、竹香芯、竹凉席……这些看似简单的产品,却也走俏市场。
当时,拥有2万多亩毛竹林的建瓯玉山上房村,冒出十多家笋竹加工企业,仅上房村竹木制品厂就年产竹凉席3万张、产值150多万元,使当地毛竹身价涨到每根八九元。
步入21世纪,用竹子制成的茶夹、茶针、茶匙、茶筒等茶具开始走俏市场。在广州芳村茶叶茶具交易市场搞销售的政和人杨上和瞅准商机,回到政和创办祥和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竹茶具,凭着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短短几年间,销售额超千万元。
2003年,伴随建筑行业的兴起,在建瓯东峰土生土长的郭学婢,回乡创办华宇竹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竹地板,至2007年企业年产量达60万平方米、产值6000余万元,产品畅销海内外。
2009年,浙江人钭祖军从闯市场转型搞生产,在竹资源丰富的邵武,创办味家科技集团,从一双竹筷起步,持续深耕竹木健康餐厨、竹木小家具、竹茶空间等细分领域,不断做大做强……
邵武市味家竹品家居体验馆展示各类竹家居生活用品。(郑金富 张行健 摄)
随着时代进步,一项项工艺革新,一系列技术攻关,让一根竹子仿佛学会了“七十二变”,南平的竹产业也加快拔节生长、不断壮大,一根竹子变幻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
将毛竹开片、炭化、烘干、热压做成板材后,竹子的变化更加多端,竹茶盘、竹茶桌、竹茶亭、竹床等产品持续上新;
将毛竹切段、引片、拉丝、编织、检验、防霉、防蛀、定形、上漆,一根毛竹可以做成25顶竹编安全帽,重量仅330克左右,比塑料安全帽轻了120多克;
将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毛竹软化后送入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展平、刨切、薄片接长,形成厚度约0.25毫米的轻薄新型竹材料,最后可缠绕成1700根直径8毫米的竹吸管……
“我们的竹吸管项目将毛竹的出材率从传统20%至30%提高到了60%以上,扣除水分基本做到了‘吃干榨尽’。”龙竹科技董事长连健昌介绍,去年年底,公司利用无刻痕竹展开技术开发出的“竹材正交复合板”,成为可以替代木制胶合板的全新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建阳龙竹科技公司研发的、直径8毫米的竹吸管,拥有65项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海外。(郑金富 摄)
除了龙竹科技,福人森工利用鲜毛竹加工后的竹粉生产竹刨花板,应用于家电、家具、厨卫、建筑装饰、车船制造等行业,成为人造板领域龙头企业;元力集团与中科海钠深度合作开发高容量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挺进全国万亿级环保市场……在南平,更多的竹深加工企业,向科技要生产力、要竞争力,拥有了自己的“金刚钻”。
南平的一根竹子,引来越来越多的竹产业精深加工项目,让二产的产品结构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竹签,中游竹胶板、重竹板、竹刨花板,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高端竹炭、笋食品、竹机械、竹工业设计等日益完整的产业链。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除了竹产品的迭代升级,南平还聚力打造茶竹空间,邀请中央美院范迪安团队、邵武竹立方设计团队,完成“武夷山水·茶空间”公务、商务等六大应用场景标准设计,全国累计布局“武夷山水·茶空间”292家,覆盖上海、杭州、北京等18个城市,引领竹产品场景应用新潮流。
“竹”尽其用,不断延伸南平竹产业链条。如今,南平的一根竹子已化身为竹人造板、竹地板、竹日用品、竹家具、竹纤维制品、竹炭产品、竹浆纸等8大系列、几十个类别、上万种产品。
政和祥福竹工艺博物馆。(叶维荣 摄)
一根竹子的无限可能
一根竹子,能演绎出什么样的可能?
这样的答案,或许就在南平市光泽县玲珑溪谷的玲珑桥上——
这座长168米、高约9米,采取5跨中承式连拱结构的国内最长竹廊桥,采用圆竹和钢组合结构,使用竹材25100根,施工周期仅14个月!
玲珑竹桥。(卢国华 摄)
在2024年的国际桥梁大会上,玲珑桥荣获桥梁界的“诺贝尔奖”——亚瑟·海顿奖,评委会给予的颁奖词是:竹桥融合“山水竹韵”设计理念,贯彻“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建造思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绿色桥梁”。
这样的答案,或许就在南平市邵武市的竹立方生态科创馆里——
目前单体结构全球最高、跨度最大的竹建筑外观,国内最大、一体成形的全竹办公桌,国内最大的竹碳颗粒山水画……作为集展示、体验、营销于一体的“买全国、卖全球”一站式全竹产业发展融合平台,入驻竹制品企业300多家,拥有全国最大的竹生活选品库,“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武夷竹立方”生态科创馆内景。(罗光耀 摄)
今年2月,由“武夷竹立方”联合中国竹产业协会提出的全国首个全竹茶空间标准正式发布,将助力竹空间定制工厂、竹制品企业、茶器水文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5月,在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共同举办的“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中国竹产区内首个区域公共品牌——“武夷竹立方”在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板块获评品牌价值202.37亿元;10月,“武夷竹立方”参与世界第一大建材及设备展——法国巴黎建筑博览会BATIMAT,主办方赞誉:“武夷竹立方”的竹产品不仅美观实用,更符合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为展会增添了一抹绿色风景。
这样的答案,或许就在全国首笔竹林碳汇交易中——
2019年7月10日,南平市顺昌县国有林场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竹林碳汇达成交易,完成交易金额124.2万元,实现“竹呼吸”也能赚钱。
2023年,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竹乡碳计——世界遗产地减碳和低碳发展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点竹成金 零碳顺昌——顺昌竹产业与金融碳汇创新实践方案》成功入选“优秀实践类”案例……
在南平,从竹工艺到竹创意,从竹产品到竹空间,从全竹利用到全竹应用,从竹科技加持到竹文化赋能,“一根竹”的无限可能被不断具象化。
这样的具象化,离不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的发展趋势,也离不开“双碳”战略的实施——竹子,“一砍即发,再植即生”,因出材快、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并且具备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上好环保材料。
“南平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以竹代塑’‘全竹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南平正逐渐成为竹产业交流合作的‘国际会客厅’。”国际竹藤中心培训处处长王刚评价说。
年初以来,国际竹藤中心已在南平举办三期竹科技创新研修班,12个国家60余名竹藤领域相关人员到南平开展研修。南平的好“竹”意,漂洋过海影响世界。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南平的这根竹,也正在抢抓时代红利,引领潮流——今年7月,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与南平市政府签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制定《福建省市场监管赋能南平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双方共同培育发展竹产业新质生产力。
目前,南平已主导或参与制定竹产品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省地方标准2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79项,涵盖竹成材、竹地板、竹制品、竹炭等多个领域。
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点竹成金,大放异彩”,在南平,“一根竹”的故事仍在继续,“一根竹”的精彩还在上演,“一根竹”的长势始终蓬勃向上!
作者单位:闽北日报社
责任编辑:陈冰倩 黄伉玎 刘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