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碱理论
lewis theory of acids and bases
定义:美国科学家路易斯提出的一种广义酸碱理论。以物质对电子对的授受为依据来划分酸碱,认为可给出电子对的物质是碱,可接受电子对的物质是酸。
学科:化学_无机化学_元素及无机化学
相关名词:电子对 配位键 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酸碱理论是阐明何为酸碱,以及什么是酸碱反应的理论。历史上的酸碱理论众多,但都是针对有共同特征的一类物质和反应提出的,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提高了人们对酸碱本质的认识。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是波义耳,在其理论基础上,酸碱的概念不断更新,逐渐完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与路易斯酸碱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又称酸碱电子理论或广义酸碱理论。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指出,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酸必须限定在含氢的化合物上,他的这种认识来源于氧化反应不一定必须有氧参加。路易斯用结构的观点,提出了酸碱电子理论:酸被定义为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而碱则被定义为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这里的“电子对”指的是孤对电子,即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因此,路易斯酸也被称为电子对接受体,路易斯碱则被称为电子对给予体。通常,路易斯酸碱理论中的“酸”被称为“路易斯酸”,“碱”被称为“路易斯碱”,以示区别。路易斯酸通常是一个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分子,它能够接受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常见的路易斯酸包括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缺电子分子或离子、可通过价层电子重排接纳更多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等。路易斯碱则是具有至少一个未共用的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它们能够提供这些电子对以填充路易斯酸的空轨道。常见的路易斯碱包括负离子、具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以及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等。
酸碱反应是酸从碱接受一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得到一个酸碱加合物的过程。其通式为:
A+︰B=A︰B
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应用更为广泛。路易斯酸是缺电子的,在反应中更有利于进攻负电荷中心,因此它具有亲电性,称为亲电试剂;路易斯碱则带有未共用电子对,或者带有π电子,是富电子的,在反应中有利于进攻正电荷中心,因此它具有亲核性,称为亲核试剂。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