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一天天转暖,“如约而至”的杨柳飞絮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困扰。北京市平谷区提前部署,多举措开展综合防治,做到部门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少与生态平衡相同步,推动平谷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区按照“谁的树、谁负责”和“谁管理、谁防治”的要求,制定平谷区杨柳絮治理方案。
二是抓好杨柳雌株源头管控,严禁使用杨柳雌株,堵住飞絮源头。在杨柳树花芽分化前,对城区内及周边地区的4.3万余株杨柳树雌株注射花芽分化抑制剂,降低飞絮量。逐步抚育疏伐和改造更新老弱病残杨柳雌株和片林雌株,替换为杨柳雄株或其他优良乡土树种。
三是结合冬春季养护修剪工作,对病虫枝、交叉枝和过密枝条进行适度修剪。结合冬春季和汛期前树木修剪工作,修剪杨柳雌株600余株,有效减轻高峰时段飘絮情况。
四是加快裸露地生态治理,营造乔灌草复合林层,增加植物表面对飞絮的吸附阻滞。
出动高压喷水车,每天对林荫南街、金乡路等街道飞絮杨柳树进行喷水
自2020年4月12日杨柳开始飞絮起,全区每天出动500人、40辆清扫车,加强地面清扫和湿化工作;出动4辆高压喷水车,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对林荫南街、金乡路等街道飞絮杨柳树进行喷水。各相关部门、单位对主要道路、重点地区综合利用喷水、湿化、清扫等措施,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确保将飞絮影响降到最低。
加强飞絮防治安全管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做好作业安全培训,加大对各项作业环节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作业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重点保障高空作业、道路作业等安全管控;关注飞絮严重区域用火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积极宣传普及飞絮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等渠道,宣传杨柳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和价值,普及杨柳树生态功能优势及其丰富文化,宣传防治措施、工作成效,引导市民科学理性认知杨柳飞絮。

结合冬春季和汛期前树木修剪工作,修剪杨柳雌株600余株,有效减轻高峰时段飘絮情况。
虽然飞絮漫天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专家建议仍要做好个人防护: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是哮喘病人,须远离杨柳絮和花粉,最好减少外出。外出时应采取戴口罩、眼镜等防护措施。回家前注意把身上的杨柳絮残留物消除干净,不要带到居室内。到家后可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或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等。家里要注意关闭纱窗,避免飞絮进入室内。进入室内的飞絮可对其喷水,待落地后及时清扫干净,家用电器等散热装置更应避免飞絮堆积。同时,应注意消防安全,不可用明火引燃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