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
phaeozem;black soil
定义:温带半湿润草原化草甸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通体无石灰反应,呈中性的黑色土壤。
学科:土壤学_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
相关名词:草甸 腐殖质层 土壤侵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黑土是温带湿润或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具有均腐殖质积累和淋溶过程,且无石灰反应的黑色土壤。黑土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目前世界有四大黑土区,其中一块在我国的东北平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东四盟市。
黑土成土过程是由腐殖质积累、淋溶淀积两个具体的过程所组成。土体构型是:Ah-ABh-Btq-C(Ah:腐殖质层;ABh:过渡层;Btq:淀积层;C:母质层)。黑土的机械组成比较均一,质地黏重,一般为壤土或黏壤土。通常土体上部质地较轻,下层质地较重,黏粒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现象;黑土结构良好,自然土壤表层土以团粒为主,水稳性团粒含量一般在50%以上;黑土容重1.0至1.4左右,总孔度一般多在40%至60%,通气孔度占20%左右,因此,黑土透水性、持水性、通气性均较好;黑土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丰富,腐殖质类型以胡敏酸为主;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6.5~7.0,盐基饱和度>80%,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东北平原是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战略基地,粮食总产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长期重用轻养,加之土壤侵蚀,部分黑土区耕地已显疲态,黑土耕作层变薄,土壤结构变差,有机质含量下降,微生物群落失稳,等等,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要求要“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东北全域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了黑土地的保护和肥力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1.控制土壤侵蚀,保土保肥。治理坡耕地,防止土壤水蚀;建设农田防护体系,防治土壤风蚀;治理侵蚀沟,修复和保护耕地。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田块整治,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配套输配电设施,改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条件。
3.培育肥沃耕层。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优化耕作制度,推广少耕、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碎混翻压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玉米和大豆轮作。
4.黑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建立健全的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网络,合理布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站点和调查监测点,建设黑土耕地质量数据库。探索运用遥感监测、信息化管理等手段监管黑土耕地质量。
(延伸阅读作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秀芝)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