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渌口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多措并举保护土地资源,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2022年被国务院通报表彰,获得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以及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成效明显地区,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渌口区耕地保护一瞥
强意识
群众知法守法,干部知责担责
渌口区始终把强化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责任意识放在突出位置,筑牢自然资源管理的思想基础。围绕群众知法守法,渌口区将土地管理“一法一条例一办法”等法规学习纳入区委党校培训课程,组织相关部门、镇村干部600余人开展常态化学习。干部经过培训后,组织开展“五进五讲”宣讲活动,进机关讲职责、进镇村讲监管、进家户讲权益、进园区讲节约、进企业讲底线,推动政策法规入脑入心。
围绕干部知责担责,渌口区健全耕地保护区对镇约谈制度,对于区域内乱占滥占、破坏耕地的,发现一处予以通报、发现两处予以约谈问责、发现三处及以上的实行考核一票否决。202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纪委监委联合开展专项督查8次,拧紧耕地保护责任链条。
清家底
台账精细精准,管理高质高效
渌口区开展自然资源“四清一合”专项行动,通过“四清”摸清家底,通过“一合”提升管理质效。
一是清规划,对2016年以来119个区规委会决议事项、63类规划进行盘底,做到对每一块土地的性质、用途都心中有数。二是清资源,对所有批供土地、矿产资源、地灾隐患点建立台账、精细管理。三是清耕地,实时掌握现有耕地、新增耕地情况,设立新增耕地保护责任牌,责任落实到镇、到村、到组、到人;按1600元/亩的标准设立新增耕地管护资金,分3年下达,确保长效监管到位、耕种管护到位,做到新增耕地“一亩不假”。四是清资金,理清历年来土地出让金、耕地指标费等欠缴情况,逐宗依法追缴,严防国有资产流失。2023年,全区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15.37亿元。五是合成果,将“四清”成果录入平台,汇总“一套数据”、形成“一张底图”、做到“一键管理”。
重效益
审批从紧从严,利用节约集约
渌口区坚决落实全面节约战略,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用得科学合理。
增量方面,渌口区严格落实“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不占、少占耕地”的要求,每一个用地项目都反复论证、优化选址,确保项目少占、不占耕地;建立用地信用库,对失信企业限制供地。
存量方面,渌口区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对开竣工项目动态巡查,全面完成“净地攻坚”处置任务;高效盘活“三类地”,全区累计处置闲置土地6.64亩,处置率100%,保持全年无新增;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99.64亩,处置率78.64%。园区累计处置闲置土地246.32亩,处置率100%;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0亩,处置率94%;处置低效用地802.84亩,处置率89.35%。
严执法
监管抓常抓长,问题打早打小
渌口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全面推行田长制为主抓手,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一方面,渌口区突出“人防”,率先在全省构建“3+N”田长体系,建立田长“新增耕地、恢复耕地、违占耕地”的“一岗三责”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全区加强“技防”,利用铁塔视频监测、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及时发现、制止、整改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实现督察执法问题整改“七个100%”和“三个零新增”。
此外,渌口区实行区内挖机动土报备制,从源头上减少破坏耕地现象;将年度恢复耕地目标分解到镇到村,鼓励乡镇开展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项目,建立镇级占补平衡指标库,工作成效与转移支付、乡村振兴资金挂钩。全区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流入,牢牢守住31.1万亩底线目标,超任务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委书记、区第一田长)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