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论坛 » 理论与探索 » 正文

努力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发布日期:2024-06-26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孔祥智  浏览次数:4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如何理解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背后的深意?对于农业大省山东来说,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应该怎样作为?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提出由来已久。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如何理解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背后的深意?对于农业大省山东来说,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应该怎样作为?

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提出由来已久。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等举措就是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有相应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订实施方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这些都说明对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落实已经从单项政策推进到分领域制订实施方案再到构建监测统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经从以粮食为主转向粮食和肉、蛋、奶、菜、果并重,多元化特征凸显,政府必须按照这一需求特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适应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大趋势

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提出,适应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大趋势。从新世纪以来的变化看,2001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7.8%,2023年分别为28.8%和32.4%,平均达到29.8%。该系数表示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按照国际标准,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以上数据表明在新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居民总体上达到了富裕水平,农村居民达到了小康水平;2023年,城镇居民进入了最富裕水平,农村居民也达到了富裕阶段的下限,越来越向最富裕阶段迈进。这个变化不仅仅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中直接用于食品消费的部分变小了,更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从具体数据看,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粮食(原粮)148.7公斤、食用油10.6公斤、蔬菜及食用菌97.5公斤、肉类25.6公斤、禽类7.2公斤、水产品10.4公斤、蛋类8.2公斤、奶类11.7公斤、干鲜瓜果类40.7公斤;到了2022年则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36.8公斤、食用油10公斤、蔬菜及食用菌108.2公斤、肉类34.6公斤、禽类17.7公斤、水产品13.9公斤、蛋类13.5公斤、奶类12.4公斤、干鲜瓜果类54.7公斤。这说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趋势,一是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直接消费粮食数量下降,间接消费粮食数量上升。这里的“间接消费”,包括从耕地上生产出来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它们占用的耕地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够利用的耕地就减少了;肉、蛋、奶等畜禽类产品也是粮食转化而来的,一般4—5公斤粮食转化为1公斤畜禽类产品。可见,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的总消费需求呈增加趋势,换句话说,城乡居民对食物的多样化需求是建立在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建立必须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基础,二者是一致的。

山东如何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山东是经济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山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8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39218元)高67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25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6796元)超出3455元。2023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2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这些基本数据决定了山东省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正在进行升级换代,其特点,一是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二是更加注重产品品牌,包括吃穿用各类消费品的品牌,其实质还是产品质量;三是对加工农产品有了更高要求,会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包括精深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和方便快捷产品;四是更加注重旅游和休闲,从而使农业产业从单纯提供食物到提供旅游、娱乐、健康、文化、教育等复合产品的多功能性产业。这些变化为山东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提供了方向。

山东这样的农业大省,如何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山东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集成良田良种良法,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争取在粮食单产提升上走在全国前列。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加强盐碱地改良改造和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其次,充分利用山东省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发展沂蒙山、烟台等地优质水果集群,潍坊、临沂一带高档蔬菜集群和东营、潍坊、菏泽一带的现代畜牧业集群,瞄准国际市场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带,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在沿海地区建设现代化的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为城乡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海产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的同时,重点支持新出现的出口创汇型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如冠县的灵芝及其加工、衍生品,临朐等地的鹅肝系列产品等。

第三,深入总结“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山东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第四,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玉米、蔬菜、水果、畜产品和其他特色农产品的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以及预制菜等大众化、方便化加工产品,把山东打造为农产品加工大省,这是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也是落实“让农民种粮有钱挣”的关键。

最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山东省汶上县是我国农业土地托管的发源地,全国第一部土地托管的标准就是在总结山东省尤其是汶上县土地托管经验基础上起草的。潍坊、临沂、枣庄等地土地托管的经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并上升为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新质农业生产力落地生根和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