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吃上一口甘甜多汁的西瓜,可谓享受。“刚到6月份,就能吃到1元一斤的西瓜了!”继榴莲、荔枝、樱桃之后,西瓜也迎来了大降价,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今年第23周,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6种果品批发市场均价同比下降10.4%。
水果更便宜了,原因还是供求关系。今年水果供给相对充足,冷库存贮水果清库销售,应季时令水果陆续上市,进口水果也加大供给。以西瓜来说,今年入夏早、气温高,露地西瓜提前成熟,增产幅度大,导致阶段性供给显著增加。以蓝莓来说,此前的较高利润吸引了国内扩种,种植面积大且上市期相对集中。以榴莲来说,伴随准入条件放开、通关便利化程度提高,价格竞争越发激烈。
不过,不同品质水果的价格差距在拉大。一方面是优质优价,新品种价格好、高品质价格优、大品牌价格高。尽管西瓜价格大势下行,但不同品种、品质、品牌的差距依然明显。冰糖无籽西瓜价格依然较高,就因为其口感更好。另一方面是低质低价,这在大路货产品上很明显。直播带货成为销售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水果在线上以低价畅销。
从需求端看,水果产业的市场逻辑在变化。水果是市场化和附加值最高的农产品之一。如今,水果是时不分四季、供应不断,地不分南北、想买就有。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的偏好也日益多样,品类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相比粮食蔬菜,水果消费有一定的享受型因素,许多消费者抱有“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心态。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从供给端看,水果产业的产品逻辑在变化。尽管产业在壮大,但依然存在结构不平衡、品质不稳定以及物流、加工等短板。究其原因有资金投入问题,有种植模式问题,也有技术应用问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和进口国。一颗猕猴桃若能在消费者买时硬度和甜度刚好,无疑会大受欢迎。只有做到源头的标准种植、产后的分选分级、储藏的高效保鲜,果品一致性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需要产业的深层次变革。
我国人口众多、需求多样,高中低价的果品都有其存在价值和目标市场。同时,行业竞争逻辑在变化,从以往的单一价格竞争转向价格、服务、品牌等多维度综合竞争。可见,无论价格高低,都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
关注内外联动发展。水果过去是我国优势出口产品,如今进口水果深刻影响着国内市场,国内果业与国际果业互动愈加频繁。智利车厘子等跨越千山万水走上中国餐桌。进口弥补了国内品类的不足,给行业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从理念上看,果农和果商要深度融合,组成适应现代产业规律的农业产业联合体;从技术上看,适宜地方可引进试种有前景的特色水果,经本土驯化后,实现产业化种植。
重视错位发展。目前许多主产区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帮助果农销售。今后要警惕一些地方水果种植的低质量无序扩张,把重点放到优化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上。如蓝莓,其发展已进入黄金期,后来者应充分考虑市场竞争和自身实力,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切忌盲目跟风。目前果业生产大格局基本确定,要注重特色挖掘和品牌打造。
莫忽视全产业链发展。水果产业链长,尽管生产快速发展,但采后处理和流通加工仍处在初级阶段,设施和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整体质量和效益。以冷链来说,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远低于美日等国,腐损率较高。以加工来说,精深加工不够,导致没能发挥“蓄水池”功能,鲜果销售易遭遇价格困境。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各方要抓住机会延链补链,为果农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