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灌溉、喷防……张胜吉整天“泡”在麦田里,把自己经营的2600多亩集中连片的麦田按时按点管护得井井有条。
张胜吉是富平县流曲镇顺义村村民,十三四岁就学会了扶犁耕地,高中毕业后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
“18岁那年,刚好赶上包产到户。我和亲戚朋友凑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为村民耕地、碾场,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张胜吉说。有了一定的积蓄后,随着政策放活,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流转土地种粮食。2014年,他一次性流转土地700亩,此后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流转顺义村和邻近4个村的土地2600余亩,并成立富平县吉顺祥家庭农场和富平县丰康农机专业合作社。
张胜吉首先把流转土地的灌溉渠道进行全面修复,引进美国天宝激光平地机、德国雷肯联合整地机、意大利马斯奇奥深松机等世界一流的农耕机械,对所有土地进行高标准整理,并添置最先进的植保设备。巨大的投入令村民不可思议。但他坚持认为:“只有建设高标准农田,才会生长出最好的庄稼。”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张胜吉一个人背着干粮到山东、黑龙江、新疆等地考察学习,刻苦钻研小麦、玉米种植知识,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成为自学成才的“高级农艺师”。“唯有依靠科技支撑,才能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张胜吉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麦田上,“万物皆有情,特别是土地,我不负地,地定不负我。”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科学种植,张胜吉经营的土地连年获得大丰收。2019年,小麦、玉米平均亩产高出普通种植作物100公斤。2016年,他和杨凌伟隆种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伟隆种业公司提供小麦原种。他生产的小麦全部被该公司收购,作为良种推广到全省及周边省份播种。
像张胜吉一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陕西省有近2万个,他们是全省粮食生产的生力军。
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按照“强基础、提产能、保供给”方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藏”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聚焦“农田、农机、农业环境”,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农业基础项目。
近5年来,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累计建设2141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39.3万亩,全省耕地质量持续提高;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粮食产能连续9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单产水平提高5%。
小麦、玉米是陕西省两大口粮。其中,小麦是夏粮主要作物,常年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80%以上,玉米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0%。小麦、玉米产量事关全省粮食安全大局。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粮食产量,陕西省以小麦、玉米协同示范区为重点,推广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全面推广以“密品种、缓释肥、覆厚膜、机械化”为支撑的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技术。同时,积极鼓励农业院校学生、返乡能人、种植大户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思光表示,陕西省坚决稳定粮食面积、稳步提升耕地地力、不断提高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种粮效益,扎实筑牢全省粮食安全基础。
“两藏”战略推动陕西省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三秦父老躬耕不辍,三秦大地五谷丰登。
陕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