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新疆于田以沙产业实现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24-06-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尹素萍 贾存鹏  浏览次数:3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县沙漠面积387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2%,沙漠、戈壁、高山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超过94%,绿洲面积不足6%。同时,全县干旱少雨,绿洲地区年均降水量仅47毫米,蒸发量2339.7毫米。近年来,于田县深刻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明确“要生存、先防沙,要发展、必治沙”的理念,大力

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县沙漠面积387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2%,沙漠、戈壁、高山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超过94%,绿洲面积不足6%。同时,全县干旱少雨,绿洲地区年均降水量仅47毫米,蒸发量2339.7毫米。

近年来,于田县深刻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明确“要生存、先防沙,要发展、必治沙”的理念,大力发展沙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府搭台,让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实现防沙治沙可持续发展,有力推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段治沙工作。

于田县充分发挥当地农户喜欢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的优势,坚持防沙治沙产业化。政府负责修建配套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高大沙包的工程固沙项目建设,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动员本地农户参与种植。农户负责平整土地、苗木种植、简易滴灌和后续管护。

按照“谁投资、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将国有未利用土地划转村集体管理,由村里从实际出发,对有意愿发展沙产业的农户,按照每户50—200亩不等规模分配给有种植能力的当地农户。

针对距离县城10公里以外、开发难度较大的地块,于田县加强与企业的配合,引进瑰觅生物等龙头企业,投资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植物,推动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融合。同时,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没条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通过打工增收。

于田瑰觅生物公司自落地投产以来,已带动周边8个乡镇、5400余户农户种植玫瑰花,每年解决本地临时用工23万人次,带动周边2万余名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县工业园区附近10万亩肉苁蓉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就业26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季节性用工2800余人,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为解决肉苁蓉和玫瑰花产业发展链条短、带动群众增收能力不强等问题,于田县引进新奇康药业、神华科技、新疆正源药业等公司,完善“产+销”链条。投资建设于田县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集商品集散、产品加工、价格信息汇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肉苁蓉亩产由不足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市场交易价格大幅提高、更趋稳定,有力带动群众种植积极性。

目前,于田县通过发展红柳、梭梭等生物治沙21.1万亩,全县已接种肉苁蓉18万亩。今年,农民主体自主参与新种植2.3万亩。

此外,于田县在无水源条件的沙漠空白带,引进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国企开展光伏锁边治沙,还创新“梯田治沙”模式,将高大沙丘从高到低分割为梯田,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模式,大大降低了农户投入。

于田县将系统谋划、统筹发力、完善规划,确保实现绿洲外围空白区全部连起来、绿洲内部风沙危害区完全治得住、重点防护区守得住,为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作出于田贡献。

责任编辑:张媛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