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福建宁德:念好“山海经” 唱响耕山牧渔曲

发布日期:2024-06-06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88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福建宁德:念好“山海经” 唱响耕山牧渔曲初夏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光伏板与群山和谐共存,菇棚内的银耳晶莹剔透,三都澳海域人工养殖网箱里,大黄鱼游走其中。宁德三都澳海上牧场(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光伏菇棚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还通过智能温控技术显著提升了银耳等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古田县大桥村菇农李胜说。福建素有“八山一

福建宁德:念好“山海经” 唱响耕山牧渔曲

初夏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光伏板与群山和谐共存,菇棚内的银耳晶莹剔透,三都澳海域人工养殖网箱里,大黄鱼游走其中。

宁德三都澳海上牧场(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光伏菇棚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还通过智能温控技术显著提升了银耳等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古田县大桥村菇农李胜说。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长期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福建每年都需要从外省大量调入粮食和蔬菜。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大食物观”,鼓励福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

过去,福建山区的食用菌栽培普遍依赖于木材作为原材料,“种菇即伐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菌草技术在福建诞生并推广,向微生物要热量和蛋白质的同时,还破解了食用菌生产和林业保护的矛盾。

如今,古田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近些年,该县持续开展“光伏+菇棚”改造,推动“绿色能源+生态种植”融合发展。2023年,古田县生产的食用菌菌包数量超14亿袋,全产业链产值达255亿元。

光伏菇棚内待采摘的银耳(央广网记者 李姗姗 摄)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速表示,未来古田县将加大优质菌种选育、数字化菇棚建设、标准化生产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推动食用菌产业走向精细化、高端化。

不仅向森林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福建立足资源禀赋,还向海洋要食物,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老百姓的餐桌。

“我们养殖大黄鱼二十多年,从几十框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框。目前用大网箱养殖,打料、管理方便,鱼肉的口感更好,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官井村渔民黄祖华说。

黄祖华见证了当地养殖设施升级带来的大黄鱼产量提升和收入增加。近年来,宁德市持续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将传统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为环保型塑胶养殖设施,这不仅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也提升了海上养殖效益。2023年,宁德市大黄鱼养殖产量21.3万吨,形成从种苗繁育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工人正在加工车间分拣大黄鱼(央广网发 黄鉴镕 摄)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介绍,通过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等,宁德的大黄鱼目前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产业。其优质的动物蛋白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让当地真正实现“靠海吃海念海经”。

构筑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带……福建秉持“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不仅满足本省需求,还销往海内外。

“2023年,福建茶叶、水果、蔬菜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3万亿元。食用菌栽培种类全国最多,其中9个品种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福建已成为‘南菜北运’和出口蔬菜的重要省份之一。”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王钊龙说。

总监制:张军 于锋

总策划:伍刚 宫歆慧

统筹:陶玉德

策划:陈洪亮 卜叶

记者:李姗姗 罗晓英

配音:侯凯奇

编辑:王胜留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