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基层服务站点“搭台” “首席”力量惠及乡镇特色产业——山东聊城首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4-05-25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潘巧  浏览次数:9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2023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木材加工户吕梅英顺利要回一笔赊欠款,另一笔赊欠款经法院调解在诉前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回了钱,还省了诉讼费。曾几何时,欠款纠纷是令吕梅英头疼、“可难可难(解决)”的问题。由于风险意识不足,原先她主要通过微信、电话开展业务,不签合同,多为口头交易,欠款索要极为困难。现在,吕梅英已经掌握有理有据地追回欠款

2023年9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木材加工户吕梅英顺利要回一笔赊欠款,另一笔赊欠款经法院调解在诉前达成调解协议,不仅要回了钱,还省了诉讼费。

曾几何时,欠款纠纷是令吕梅英头疼、“可难可难(解决)”的问题。由于风险意识不足,原先她主要通过微信、电话开展业务,不签合同,多为口头交易,欠款索要极为困难。

现在,吕梅英已经掌握有理有据地追回欠款的方法。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其他法律难题时,只要给派驻服务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打个电话,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在菜屯镇,享受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业法律服务的不只吕梅英一个人。菜屯镇虽然不大,却是全国知名的旋切单板产业基地,该镇像吕梅英一样的木材加工户有1000余家,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2万余人。他们都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受益者。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经过近4年的努力,茌平区法学会创新工作思路,找到了一条以基层法律服务站点为平台,将站点建设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有机结合,推动高品质法治服务惠及基层一线、产业一线,进一步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乡村振兴、护航产业发展的有益路径。

乡镇特色产业亟须优质法律服务

茌平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从一张照片说起。

2023年6月2日,茌平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甄伟来到菜屯镇梁李村木皮加工厂一线,了解木材加工户的法律需求并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

甄伟回忆,一开始围观的木材加工户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咨询,但当一个人走上来说出自己的困惑后,周围的人呼啦一下围过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活动,因为过于“火爆”,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厂里欠了两千块的工资,怎么要回来?”

“别人欠我钱,好几年没还,该怎么办?”

“明明是别人欠我钱,怎么转来转去,成了我欠别人钱了?”

…………

“从现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几乎每一个木材加工厂老板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甄伟说。

这个瞬间被相机记录下来,被木材加工户围着的甄伟及身后写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助力乡村振兴”的红色横幅异常醒目。这是甄伟2023年3月被茌平区法学会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首次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身份深入产业一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之后陆续参与的几次深入一线的法律服务,让甄伟看到了以前没有了解到的当地群众对法律的需求。

“他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或纠纷,事实清楚,都是很小的问题,并不需要复杂深奥的法律知识去解决,但因为碍于情面不说,或者不知道通过哪个途径去说。”甄伟说。

菜屯镇位于聊城市茌平区西北部,辖4个新村和30个网格村,总人口2.8万人。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全镇植树造林治理生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过20余年的接力发展,形成全国知名的旋切单板产业集群,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000余家,从业农民2万余人,年产值40亿元。

作为菜屯镇的主导产业,木材加工产业体量大,但个体户多,多为农民加工作坊起家,全镇木材加工业曾面临经营户小而散、销售环节受制于中介、加工户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

“法律意识不足是我们突出的‘短板’。我们的加工户主要是农民起家,很多人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不足,依据行业销售习惯多为熟人销售、口头约定,赊欠问题较为突出。面对中介‘跑路’或恶意赊欠行为,加工户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菜屯镇党委书记左中原说。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之外,甄伟的本职工作是茌平区人民法院肖庄人民法庭庭长。肖庄法庭集中管辖菜屯镇等三个乡镇的民商事案件,每年受理的案件近半数是菜屯镇的涉诉纠纷,其中买卖合同纠纷和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多与木材加工产业有关。结合案件审理经验,甄伟敏锐地发现,菜屯镇木皮买卖交易存在证据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不足、法律认知薄弱等多重风险。

“木材加工户在交易过程中多是口头交易,数百甚至上千万元的买卖,往往通过微信、电话联系,既没有签署合同,也没有定期及时结算。一旦发生欠款纠纷,加工户们拿着微信聊天记录和电话录音起诉,在诉讼过程中非常被动。”甄伟说。

2022年4月,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菜屯镇先行先试成立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链党委,以党组织为“黏合剂”,整合内外优质资源,使分散的木材加工户抱团发展,相对应的,法律需求也更旺盛了。

“我们需要从法治护航角度为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并协助我们提升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左中原说。

成立全市首个“首席”乡村振兴工作站

左中原告诉记者,最初遇到法律难题时,主要依托当地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法律资源,但分散的法律力量无法满足所有群众的法律需求。

“发现力量不足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茌平区法学会的指导下,我们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同时通过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点,链接聊城市和茌平区优质法律资源,为我们的特色产业保驾护航。”左中原说。

左中原提到的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点,是茌平区法学会整合法学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深入基层为群众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从源头预防和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

早在2020年6月,根据菜屯镇法律服务需求量大的现实情况,茌平区法学会靠前服务,在菜屯镇矛盾调解中心设立“茌平区法学会菜屯镇法律服务站”,由副镇长任站长,设2名副站长,另有派出所所长、律师、法律服务所成员在内的9位成员。

2022年5月,茌平区法学会在聊城区县级法学会中率先建立并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先后聘任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了充实菜屯镇法律服务站的力量,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权威、高端、专业的优势,2023年6月,茌平区法学会在菜屯镇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选派3名熟悉产业情况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链党委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据悉,这是聊城市首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

记者注意到,和甄伟一样,派驻在菜屯镇服务的另外2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且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威望——张秀忠从事法律服务工作30余年,现任茌平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会长等职务,擅长合同纠纷、劳动仲裁纠纷等;亢德申曾任肖庄法庭庭长,从事民事审判工作近30年,退休后仍在特邀调解员岗位发挥余热。

茌平区法学会会长孙国清介绍,自2020年起,按照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统一标识牌,有人员、有制度、有明确组织形式和重点任务等硬性要求,茌平区法学会已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设立14个法学会服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此外,结合实际需求,茌平区法学会延伸工作触角,除菜屯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外,还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道交一体化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站”等多个站点。

站点精准对接,“首席”靠前服务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紧挨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链党委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来这里办事的群众可随时感受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存在——

院内两块黑板大小的展板上,公布了3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照片、联系电话、服务时间、工作简介及服务菜屯镇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大厅设有法律咨询窗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团队轮流坐班,接受企业和群众咨询;在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链党委组织架构图上,乡村振兴工作站也处于重要位置,是产业链党委服务产业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

孙国清介绍,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菜屯镇建立“帮包责任制”,不定期开展法律“巡诊”,免费为木材加工企业和就业群众提供合同把关、企业体检、法律培训、矛盾调处四项法律服务。

从服务内容可以看出,通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精准对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要发挥“治未病”的“前哨”作用。

被聘任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的第二个月,甄伟还结合自己在法院的身份,就木皮买卖合同类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向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链党委发送司法建议书,分析归纳了该镇木材行业存在的证据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不足、税收法规漠视等诉讼风险,并提出加强法治培训、提升法治宣传、规范市场运营、构建绿色通道等建议。据了解,这是茌平区人民法院针对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发出的首份司法建议书。

“这份司法建议书站在产业体检的角度,提到的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也是我们在木材加工产业管理中长期受困的棘手问题。其中提出的建议切中要害且实际可行,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建议,我们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补充。”左中原说。

为了提高木材加工户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还通过“产业链党委大讲堂”等形式,为他们开展法律培训,通过讲法、学法,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证据意识。

甄伟介绍,法律培训过程中,他“不讲法条、不念法律规定”,而是以法庭近年来审理的与木皮加工产业有关的案件、发生在木材加工户身边的实际案例为例,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着重讲解“遇到诉讼怎么办”“证据意识很重要”“担保切记要谨慎”“出借银行卡责任大”等群众听得懂、有兴趣、切实有益的内容。

因经费有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供的法律服务均是免费服务,没有额外的劳务补贴。但3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和认可,有的还找到了与本职工作的契合点。

甄伟告诉记者,虽然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靠前服务增加了工作量,但他和团队成员通过“走出法庭、走进产业中、走到诉前”,也尝到了“甜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自2023年以来,虽然案件数量增加,但进入诉讼的案件比例降低,肖庄法庭处理的涉菜屯镇木材加工产业纠纷中,过半数在诉前得到妥善化解。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让老百姓知道遇到问题去哪里、怎么办。对法庭来说,我们的司法观念也从被动司法提升为能动司法、主动司法。作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合同把关、企业体检、法律培训等工作,也是我们走出法庭、能动司法的过程。”甄伟说。

左中原告诉记者,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该镇乡村振兴和产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促使镇财政及村集体收入有较大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菜屯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2万元,同比增长86%。增加村集体收入243万元。

变化不仅如此。采访过程中,吕梅英向记者展示了她现在每次发货后都及时记录的发货信息和凭证,还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多轮法律培训,她已经掌握诉讼时有效的证据形式,养成交易凭证通过微信留痕、及时对账结算等习惯。

“以前成天提心吊胆,总担心赊出去的账什么时候能要回来,不敢把生意做大。现在营业额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也稳定了,心里觉得有保障了。”吕梅英说。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任编辑:马毓晨 廖卫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