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河南:小麦管理跟得上 夏粮丰收更稳当

发布日期:2024-05-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培奇 范亚旭  浏览次数:9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农民日报讯 当前,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中原大地上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日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豫北、豫中、豫东大部地区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做好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是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前提和保证。当前,要做好‘一喷三防’,适时浇水,提

农民日报讯 当前,河南省8500多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灌浆期,中原大地上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日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豫北、豫中、豫东大部地区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

“做好小麦灌浆期的管理是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前提和保证。当前,要做好‘一喷三防’,适时浇水,提高抗御干热风能力。”前不久,商丘市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睢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长王中玉带领着小麦管理技术小分队来到睢县涧岗乡闫土楼村田间,指导当地村民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睢县“90后”植保无人机机手李腾飞一边操作一边说:“现在,像我们这一架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000多亩地,过去老百姓嫌飞机打药用水少,担心防效,现在大家对无人机打药都非常认可了。”

闫土楼村村民闫道元对此深有体会:“我快70岁的人了,过去对飞机打药真不放心,经过这几年的对比算是彻底服了,现在麦子高了、穗子大了,人工不好打,无人机打药又快又好又省事,关键还节省时间。”

自从收到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后,周口市种粮大户刘天华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在周口市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刘天华正拿着手机在地头操作大型自走式喷灌机为小麦浇水。流转种植4000多亩小麦的刘天华,其中有2000亩就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小麦生长面临着气候、病虫害等诸多挑战,高标准农田内的地块,管理起来就省心多了。”他说。

小麦要高产,七分种,三分管。当前,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小麦病虫害的多发、叠发期,有多年小麦种植经验的刘天华更重视小麦后期田间的管理工作。“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能增强小麦综合抗病能力,延长灌浆期,增加千粒重,而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可以提高抗御干热风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如今刘天华也成了一名“土专家”。

农技专家提醒,小麦灌浆期做好小麦“一喷三防”能延长籽粒灌浆时间,确保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保障。当前,小麦田间管理需要科学调配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洒,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对尚未进入灌浆后期的麦田,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有微喷灌设备的农户可及时喷水,提高抗御干热风能力,浇水时选择无风天气进行,避免大水漫灌。

面对当前河南省小麦生产形势和天气气候趋势,河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小麦生产和夏收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对省内发生干热风的风险较大的部分区域,要抓紧组织科学浇灌、喷防喷治,切实做好后期“一喷三防”,改善土壤墒情,防止出现大面积倒伏。要毫不松懈抓好病虫害防治,摸清病虫害发生底子,尽快开展保险理赔,做好应急收购准备。

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时下,河南省积极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3万名农技人员,分片包村、深入地头,持续关注小麦生育后期生长情况,不间断跟踪调查,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对小麦全生育期“无缝隙”的技术指导,护航小麦丰收“最后一公里”,全力实现小麦丰产丰收和颗粒归仓。(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培奇 范亚旭)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