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截至3月底,今年各地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约1000万亩、开工在建面积约4435万亩。“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强化全程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
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必须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史鹏飞认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项目区农民的农业收入因生产条件改善而增加。要实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未来仍有不少建设增量。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拉动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投资增长,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并通过扩大消费实现经济永续发展。
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增加粮食作物单产、促进边缘土地利用、推动种植结构向机械化水平更高的粮食作物调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为例,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坚持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少耕免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平均每公顷玉米产量由2万斤增产到2.6万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资金保障。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中央财政强化资金政策保障,今年农业生产相关资金已经下达,支持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开门红。将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地方用好2023年底增发的2249亿元国债资金,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将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陈邦勋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跟踪调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田稳产高产、防灾减灾能力。抓好新建和改造提升,督促各地积极组织修复灾毁农田。
耕地质量提升是一个慢变量,需加强全过程监管。陈邦勋表示,要做好前期工作,科学合理设计项目,规范开展招投标,压实施工方、监理方责任,确保施工质量。抓好项目验收,严格落实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各项规定,有问题的一律不予通过验收,对存在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还将研究完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办法,督促指导地方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资金,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鼓励各地利用专业化、社会化等力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护模式,探索发挥保险等专业机构优势,提高管护水平,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做到建一块、成一块。此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同样重要。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将分区、分类、分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记者李和风)
责任编辑: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