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种羊,我要了!”7月19日,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万丰牧业多胎肉羊繁育基地,阿克萨拉依乡克提克拉村村民如则麦麦提·伊德日斯相中种羊后,赶紧让基地饲养员记下来,生怕被其他人“抢”走。
如则麦麦提选择的多胎肉羊,产羔多、肉质好、收益高,是新疆畜牧业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后的养殖种类之一。
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不仅畜禽产量、种类、企业、品牌等方面呈现量的增长,畜禽繁育、饲养、防疫、加工等方面也实现了质的提升。
与此同时,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养殖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减轻了草场的承载压力,带动了新疆草原生态的恢复。
科技引领 转型加快
在和田地区和田市吉亚乡苏亚兰干村多胎羊养殖基地,村民在给羊喂饲料(5月17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沙达提)
近年来,随着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加速推进,许多牧民放下牧鞭,不再逐水草游牧,而是在定居点种植饲草、圈养舍饲,畜牧业从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管理转变,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时,新疆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环节科技支撑能力越来越强。
7月26日,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奥依巴格村第一书记王永军带着畜牧兽医员,到养牛户家送技术、送服务。村民吐尔洪·尼亚孜感激地说:“国家给的养殖政策好,我们学到了品种改良、精细养殖等现代养牛技术,生活也‘牛’起来了。”新和县大力推进“增牛工程”,由于技术推广、政策扶持力度大,全县牛存栏量由2017年底的3万头到今年底将增加到15万头。
“我们在墨玉县杂交繁育出的多胎肉羊,产羔率比本地土羊高1—2倍,单只体重高10公斤以上。因为效益高,农民认可,我们准备和农户合作,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万只。”新疆万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解焕忠说。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新疆畜牧业存出栏仍实现增长,禽肉产量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区猪牛羊禽存栏比上年同期增长3.9%,出栏增长4.6%;肉产量达77.1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1%。
产业融合 链条延长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的夏牧场里,一位牧民在放牧(7月2日摄)。
今年,伊犁州发放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资金2.35亿元,3.7万余户农牧民受益。国家补助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政策和畜牧业政策性保险政策为牧民生产撑起“保护伞”。(摄影:新华社记者王菲)
畜牧业产业布局优化、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结果,是牲畜减下来、草原绿起来、旅游兴起来、产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
记者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今年,伊犁州积极推广牧区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以“牧繁农育”为抓手,加快“小畜换大畜”进程,科学放牧,草原生态持续好转。上半年,伊犁州直肉产量、奶产量、蛋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增长。
“现在,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比以前多,养的牲畜也比以前多,可草场还是绿绿的,牛和牛奶的价格也让我很满意。”伊犁州伊宁市潘津镇中潘津村村民阿提开木·阿不都热依木说。他家的母牛刚产牛犊,就有人要掏1万元买走。他家每月单卖牛奶,就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
前不久,新疆出台《关于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挖掘产业潜力,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疆由畜牧大区向强区转变。
以此为契机,新疆昆仑绿源养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和田地区的兔养殖项目,今年将达到11个养殖基地年出栏1900万只兔,同时开发冰鲜和冷冻兔肉、兔皮玩具、生物制药、兔粪有机肥等产品,推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兔养殖项目落地到更多乡村。
利益联结 增收稳定
在位于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阿亚格苏尔库木村的和田绿色家园农牧林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员工给肉牛添加饲料(6月1日摄)。(摄影: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
畜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转型升级中,新疆各地积极探索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和田地区洛浦县和天下鸽业有限公司的一个良种繁育场,建在洛浦县杭桂镇易地搬迁点和佳新村附近。村民努尔麦麦提·阿不力孜和妻子去年6月一同到这里工作,月收入共5000元,当年实现了脱贫。
洛浦县副县长陶勇介绍,洛浦县在做大鸽产业中,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到龙头企业或建成养鸽合作社、联合体,将收益权量化给贫困户;或以吸纳就业,分红收益以奖代补、以工代赈、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大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积极性。
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庭院改造等扶贫方式和民生工程,南疆四地州引来了一个个畜牧业龙头企业,催生了一大批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养殖能手,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养殖增收的道路。
“我们这里的羊肉品质很好,但以前难以形成产业、带动增收。去年成立合作社并与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羊肉的品牌效应立即显现,养殖户收入随之提高。”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河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阎岩说。
新疆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