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农业科普 » 正文

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汉代就有“联合播种机”啦!

发布日期:2024-04-04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浏览次数:126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名称:三脚耧车尺寸:长234厘米,宽93厘米,高87厘米收藏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如今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早在汉代,人们就用上了“联合播种机”不信?你看01 开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 这是汉代的“联合播种机”耧车发明于西汉武帝时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由当时的“农业部部长”搜粟都尉赵过最早推广使用耧车通过畜力

名称:三脚耧车

尺寸:长234厘米,宽93厘米,高87厘米

收藏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如今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

早在汉代,人们就用上了“联合播种机”

不信?你看

01 开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 这是汉代的“联合播种机”

耧车发明于西汉武帝时期

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

由当时的“农业部部长”搜粟都尉赵过最早推广使用

耧车通过畜力牵引

实现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合而为一

耧车使用示意图

它由耧辕、耧架、耧斗、输种管、耧脚和耧铧组成

除了耧铧为铁质,其他部分都为木质

耧辕略呈弧形,便于套牲畜

耧斗上部为籽粒槽,下部为输种管

三条耧脚均为中空

上端与耧斗相通,末端插入铁制犁铧

耧车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由一牛在前面牵引耧车

一人在耧车前面牵牛并扶住耧辕

以掌握耕牛行走的速度与方向

另有一人扶着耧把跟在后面

边走边摇动耧车

装在耧斗中的种子就会随着摇动的节奏

通过输种管滑入中空的耧脚

随后被播种到田地里

拨种杆还可以控制种子流量大小

两人一牛使用耧车只需要一天时间

就可以播种一顷地

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随着耧车前进,种子掉落

02 耧车的发明使用 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耧车这种新型农具的发明

还与分行栽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此之前,农民都是使用漫田撒播的方式

麦子出苗后参差不齐、疏密不均,极难打理

耧车的使用,让条播方式替代撒播方式

能够保证作物行距、株距始终统一

实现分行栽培

不仅便于排涝和保墒

同时有利于中耕除草

耧车对汉代的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它的大规模使用

标志着我国农业开始进入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

耧车使用示意图

西方学者认为

耧车是古代中国在农业领域

领先于世界的五项发明之一

中国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10倍,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则是欧洲的30倍。而这种情况持续了1700多年。

耧车分为独脚耧(左上)、二脚耧(左下)和三脚耧,此外还有五角耧、七脚耧等。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03 汉代人究竟有多会种田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

铁农具和耕牛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汉代铁铧,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人们还运用灌溉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人们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特性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耕作方式

东汉水塘稻田模型

向人们展示了农业灌溉的智慧

堤堰将土地分为两部分

一半种植水稻 一半水产养殖

水塘的水可以通过堤堰上的涵洞流入稻田

水塘蓄水备灌 旱灌涝蓄

东汉牛耕图拓片,左侧最前方一人赶猪,中间一人牵牛、马,后边一人一手扶犁一手扬鞭赶牛、马犁地,一农夫肩扛农具紧随其后。东汉时期,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多由耕牛或马配合牵引耕作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学著作出现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同时

反过来对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指导

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终出现了天下富足的景象

农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

虽然有些农具已被现代的机械所取代

但它们见证着农耕文化的变迁

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监制|唐怡

制片人|武慧锋

文案|邵希炜

视觉|林琦

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

文章转载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文博日历》专题

责任编辑:王宇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