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走在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石桥村的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千亩大田成方相连,一条笔直的沟渠直通尽头,与它相连的数条分支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到田间。种粮大户潘宝童的500亩早稻正在育秧,再过半个多月,秧苗将被移栽到高标准农田中去。农田旁的水渠和山塘里已经蓄满了水,只等秧下田。
这是3月27日拍摄的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石桥村一处新建水渠。(王洁 摄)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连日来,记者走进湖南、山东、江西等地,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账本”里,探寻高标田建设和管护中的节水“高招”。
石桥村已完成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建水渠6000余米,田间的灌溉和排放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水渠控制。“没有改田之前,田块都是高低不平的,灌溉的时候只有高处的水满了才会向低处流,等低处灌满水,高处的水位又太深了。”潘宝童说,改田后,同样的面积,用水比从前少了三分之一。
“以前田块没有平整,5个人一天只能管好200亩农田的灌溉。现在,农田经过高标准改造,1个人一天就能管200亩,还减少了大水漫灌、反复灌溉造成的浪费。”在江西省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内,高级农技员李科明沿着排水渠一路走,不时调整排水量,让进入田块的水量适合农机耕作。
3月26日,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农技员正在操作自动水肥喷灌系统。(李悭 摄)
“高标准农田的节水优势就在于田块落差平缓。建设之初,施工人员会控制好田块落差并进行重新平整。”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雷虎告诉记者。
除了修好配套水渠,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包括山塘整修。“之前的山塘都是土坝,蓄在里面的水很容易流失,日积月累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石桥村党总支书记姚永红说,现在村里已经完成12口山塘的清淤和护坡改造,增加了约6万立方米的蓄水量。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一排排“地埋”式喷灌设备正在进行浇水作业。(受访者供图)
虽然高标准农田天生具有节水“基因”,但还得精打细算,发挥好每一滴水的作用,在节水灌溉上下足功夫。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几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一字排开,白色的水雾均匀喷洒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大数据智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温湿度等各项田间数据进行收集研判。
青阜农业综合体负责人孙德东说:“在进行数据研判的前提下,使用滴灌、微喷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靶向灌溉,哪里缺水哪里就多浇水。”
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改造了80多亩应用智能灌溉系统的示范田。“示范田在原先高标准农田的现浇渠道内铺设管道,利用低压管道代替传统水渠进行灌溉。”李科明说,同时在田块内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压等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控制管道阀门,进一步实现精准灌溉。
破解“水难题”,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各地因地制宜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筑牢丰收“耕”基。
青阜农业综合体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海绵村庄”和“海绵农田”,在广袤田野中建设大大小小的水库湾塘数十个,把附近村庄和田野沟渠中的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实现节水50%以上,每年节约种植成本好几百万元。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中正粮食种植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育贤介绍,他所负责的田块,利用“井水补充+蓄水池+节水设施”模式,通过井水补充提水,加压至蓄水池,实现重力自流灌溉,做到“秋雨春用,丰雨旱用”,解决农作物春季干旱和极端天气干旱缺水的灌溉问题。(记者周楠 周勉 陈春园 邵琨)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