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粮大省,近年来,黑龙江省聚焦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玉米、大豆,这些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可以加工出多少种产品?在粮食加工转化大市——绥化市,可以寻找到答案:玉米能加工成辅酶Q10、维生素、L-乳酸、果糖、玉米油等近40种产品;一粒大豆能加工成豆粉、豆奶、大豆蛋白、大豆纤维、豆油、冰激凌等20余种产品。绥化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深耕农产品精深加工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黑龙江,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绥化市按照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优化“四个环境”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先行地。
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公司将再新上马1至2个项目,把产业链再向前推进一步。”新和成先后投资70多亿元在绥化市建厂,从事玉米深加工生物发酵产业。“我们不是简单地做初加工,而是把玉米作为一个基础原料进一步合成,生产出维生素B5、辅酶Q10等高附加值产品。”新和成总工程师赵德胜说。新和成已经构建起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能够将玉米“吃干榨净”。过去1吨玉米价值2000多元,经过生物发酵转化,产出品价值提升到1.25万元。目前,新和成生产的辅酶Q10广受市场欢迎。
走进绥化市青冈县玉米精深加工企业京粮龙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粮”),在L-乳酸生产线数字化自控室,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关注每个生产环节运转情况。目前,企业年加工玉米130多万吨,每天生产成品3700多吨,全天不间断生产,确保订单如期交付。京粮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1条年产90多万吨玉米淀粉生产线和1条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年产5万吨L-乳酸生产线。L-乳酸可广泛应用于降解塑料、酿造、食品、医药等生产领域。在京粮展示大厅里,除了展示玉米淀粉系列产品和L-乳酸产品,还展示了很多下游产品。“展出的可降解环保袋,以及杯子、餐具、3D打印耗材等,都是由聚乳酸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无毒、环保、可降解、低碳等特点。这些制品的原材料聚乳酸的前身就是用玉米淀粉生产的L-乳酸。”京粮副总经理王术山告诉记者,公司重点发展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的玉米精深加工项目,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适时规划新项目和开发新产品,以生物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1999年,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公司”)落户青冈县。经过25年的深耕细作,企业年加工能力从最初的15万吨,发展到如今的180万吨。“玉米淀粉市场占有率位居黑龙江省首位。”龙凤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喜亮介绍说。
据了解,绥化市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有40多家,加工能力超千万吨,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借助域内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绥化市坚持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玉米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绥化市玉米生物发酵产业构建起了头部带动、相互合作、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全面增强,先后获得全国玉米生物发酵产业示范区、黑龙江省十大生物经济新基地称号,相关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3年,绥化市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业实现产值295.3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36.5%。
此外,绥化市还着力做大做强肉类加工产业。2024年3月12日,在黑龙江枫叶牧场食品有限公司肉类加工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忙于前一天接到的哈尔滨市一家食品企业猪肉订单的生产。预冷排酸后的白条猪经过分段、剔骨、分割肉检验等50余道工序后进行包装,再经严格检验合格装箱运走。黑龙江枫叶牧场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化于一身的新型生猪屠宰企业,该公司生猪屠宰车间采用机械化流水线、智能化屠宰工艺,分割包装车间自动化程度高。公司自2023年投产运营以来,年生猪屠宰能力100万头,已形成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熟食加工等全产业链体系。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向农业深加工要效益,绥化市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进入春季,绥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迎来生产旺季,迸发出蓬勃活力。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粒通过传送带来到加工车间,经过净化、浸泡、湿磨、干燥等多道工序后,从初级加工到深度加工,被“物尽其用”,串起一条深度加工的“黄金产业链”。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批批“绥字号”产品正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走向全国。绥化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以一体化思维抓产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重点打造了玉米、水稻、大豆、肉、乳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集群化发展。
豆粉产业也成为绥化市一张闪亮的名片,现有北林区的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黑龙江冰泉实业有限公司、维维东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海伦市的龙海食品有限公司和中强食品有限公司5家大型豆粉加工企业,年产能达17.8万吨。绥化市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豆浆粉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众多国际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供应商。龙海食品有限公司是永和豆浆粉重要的订单生产商,承接后者60%的供应份额。在巩固豆粉加工优势的基础上,绥化市在大豆产业延链上进一步寻求突破,2023年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北京阳泰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22万吨大豆全产业链项目、投资4亿元的海南唐氏控股有限公司精深加工项目和投资3.5亿元的山东香驰集团大豆分离蛋白项目,进一步推动大豆产业升级。
绥化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拓展延伸产业链。“图谱+家谱”的招商模式是绥化市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法宝”。对照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家谱”,精准锁定目标项目、目标企业,全面开展链式招商,加快强链、延链、补链。引进了新和成和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延伸玉米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聘任“链主企业”为招商大使,建立市本级、青冈、海伦3处玉米生物经济飞地园区,实施“链主企业+飞地经济园区”协同招商新机制。依托青冈龙凤公司成功引进黑龙江昊天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京粮等重点龙头企业,京粮、龙凤公司又先后投资15亿元、7.5亿元建设L-乳酸和赤藓糖醇项目。目前,绥化市构建起了以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冈县、肇东市为核心区,以北林区、海伦市、明水县等为联动发展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玉米产业空间布局,集群优势明显,产业链条也由传统的酒精、淀粉向氨基酸、维生素、医药中间体、有机酸、多元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绥化市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企业安心又放心。他们建立专班抓推进,坚持“四个体系”抓落实,深入实施入企包联,扎实开展驻企服务,助力企业健康成长、稳步发展。通过实打实的服务,当年投资1亿元的龙凤玉米,如今总资产已经达到40.9亿元。
一项项政策落实落靠,一个个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全面激活了绥化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细胞”。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绥化市已然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绥化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玉米、水稻、大豆、肉、乳等加工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大力提高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
新和成是一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全省首个玉米生物发酵领域的智能工厂。“高效生物合成辅酶Q10关键菌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支持。”新和成负责人介绍说。
在绥化市嘉禾米业有限公司的大米生产线上,不见忙碌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崭新的机械“能手”,正在对大批量由生产基地运送过来的原粮执行去石、筛分、碾米、抛光、色选、凉米、包装等工序。在流动的生产线上,码垛机器人有序地把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搬下来,码成高高的一堆。刚刚完成设备更新的嘉禾米业已实现全程追溯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过去一卡车水稻6至7人卸车需要4小时,现在半个小时能完成2车,目前一天最多卸70多车。”嘉禾米业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的厂长任万军介绍说。
绥化市以科技创新加快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坚持问题和产业“两个导向”,一手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手抓创新体系提升。一方面,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突破技术瓶颈,找准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之路。
谋划到位、实干到底。绥化市着眼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构建“5+8产业体系”,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图片由绥化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来源:《奋斗》杂志
责任编辑: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