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十分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科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习近平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具有在实践中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内涵特征。因此,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一,加大顶层布局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宏观指导。
一是从中央层面成立由国家领导同志担任负责人的新质生产力推进机构,专门负责进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对各地方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情况进行督察落实。二是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性支持和引导政策,助力形成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氛围。三是确定若干个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发挥对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从中央层面建立若干个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技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撑新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科技基础支撑。五是从中央层面布局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
第二,大力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作用,尤其是要加大新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布局力度,从而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助力。二是将新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确保新产业能够在国家重大战略的布局和推进中获得稳步推进。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加快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大的人才供给体系。 各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快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应对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任务,注重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应积极和企业进行合作性人才培养;建立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继续教育、中职、高职体系,发挥这些教育资源在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高级技术工人方面的作用。通过以上举措,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四是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积极拓宽中国新产业的海外布局。形成国内布局与国外布局的协调联动,在拓展中国新产业发展空间中促进中国新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新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布局,还应创新投资方式。五是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新产业发展。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发挥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在畅通国内大市场、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作用。
第三,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拓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一是加快新技术、新科技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加快对高耗能、效率低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三是加快利用新技术、新科技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的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现代化产业集群。具体来讲,一方面,应加快新技术、新科技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形成万物互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利益互联、联合攻关重大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对标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加快研发力度,形成世界前沿科技支撑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效能、智能化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一方面,加快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其产品附加值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应对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实施整体性技术改造,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建立有利于在利用新科技、新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中培育新产业的发展体系。
第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
一是牢固树立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其一,通过宣传教育,使得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发明创造应主动申请专利。其二,对于商标等应主动注册各种类型商标,牢固树立商标意识。其三,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我国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进行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执法部门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督察工作,确保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落地实处,营造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浓郁氛围。其四,还应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体系,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
二是深入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基础性支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一,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安全性,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这就需要发挥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力量,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合力,形成主动创新、主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氛围;其二,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快建立能够体现科研人员价值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鼓励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氛围;其三,加快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平台的打造,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三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具价值国际知名品牌。其一,通过对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加大“出口创牌”力度,提升我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其二,应对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针对我国具有14 亿多人口的大市场这一现实,在我国百姓中通过产品质量和信誉打响产品品牌,形成内部客源和外部客源协调联动的产品需求体系,共同推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其三,深入实施品牌知名度提升战略,不管对于新产业,还是对于传统产业,都需要在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谋划,对标世界一流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标准,进行培育和打造,如我国各类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展现良好的信誉和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原文刊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23年12期;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姜晓磊/摘编)
责任编辑:姜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