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的一天,赵桂苹在实验室得知“广明2号”白羽肉鸡品种正式通过审定的消息,她热泪盈眶,不仅是为自己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因为中国从此拥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
图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改良中心实验室,赵桂苹(左一)正在和研究生讨论实操技术。(摄于2023年3月5日)
白羽肉鸡已经陪伴了赵桂苹30余年。1992年大学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育种企业中饲养进口白羽肉鸡。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快大型肉鸡,与传统的黄羽肉鸡相比,吃得少、长肉快、出栏快,立刻成为居民膳食中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白羽肉鸡核心种源都被外国垄断,完全依赖进口。从国外引进的祖代鸡及其杂交生育的父母代鸡“寿终正寝”后,需花高价再次引进祖代鸡,才能生产出新的商品代肉鸡,如此循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核心种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老百姓的餐桌才有保障。面对这个“卡脖子”难题,赵桂苹团队选择了迎难而上。“这件事必须干,必须花力气干!”赵桂苹说,她除了想证明自己能行、团队能行,更是出自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
赵桂苹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是全国肉鸡育种科研的牵头单位,致力于相关研究近50年。2022年,赵桂苹接过团队带头人的“接力棒”,开始带领科研“接力跑”。
育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赵桂苹介绍,白羽肉鸡品种纯系培育难、性能测定难、饲养管理难,“首先要找到那些本身就具备某些性能的鸡,比如生长快的,或者抗性好的,然后把这些资源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再一次选择具备优良特性的,继续杂交。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一般来说,在成熟的育种领域,育成一个新的肉鸡品种需要5年左右。”
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赵桂苹忘了有多少时间泡在育种基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深夜都在反复讨论育种方案。“和一般农家的养殖不同,白羽肉鸡在饲料配比、温度、湿度、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有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体系。”赵桂苹坦言。
2019年,一个难题险些让团队成果功亏一篑。当时,合作公司面临资金和场地的双重困难,不得已要“砍掉”所有白羽肉鸡的素材和阶段性成果,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都要付诸东流。危急关头,赵桂苹据理力争,坚持保留下了“广明2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配合畜禽粪污治理要求,合作公司不得不将育种基地从广东佛山搬迁到云南弥勒。1200公里,耗时3个月,才将“广明2号”选育鸡群和素材全部转运完成。搬迁弥勒后,赵桂苹团队争分夺秒,抓紧扩繁工作,用半年多时间把鸡群扩繁了10倍,达到了既定要求。
图为赵桂苹在云南省弥勒市新广白羽肉鸡育种基地,检查“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的雏鸡质量和活力。(摄于2022年4月)
2021年12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498号公告,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18个畜禽遗传资源业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包括“广明2号”在内的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名列其中,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这对打破国外垄断、促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居民肉类蛋白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赵桂苹说。
此外,赵桂苹团队还深耕肉鸡产业需求,推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京芯一号”,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正是在“京芯一号”的加持下,“广明2号”培育时间节省了至少3年。立足不同区域消费需求,赵桂苹培育出节粮、抗病、优质的京星黄鸡等新品种6个,引领和推动了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保障了鸡肉供给和粮食安全。
从业界“新兵”,到成为育种团队的“领头羊”,赵桂苹始终扎根一线、潜心钻研,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也获得业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她先后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国家中青年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农业农村部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其所在团队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等奖项。
三十多年如一日,已经取得多项成果的赵桂苹,仍在这条路上艰辛跋涉。“育种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淘汰、不断更替的过程,一旦创新停止,很快就会被市场甩在后面。”赵桂苹说,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科企合作机制方面,白羽肉鸡产业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踔厉奋发新时代,灼灼芳华印初心”。32年风霜雪雨,32年科研追梦,32年孜孜以求,赵桂苹正带领着她的团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在砥砺奋进中展露女性力量。(供稿单位:农业农村部)
责任编辑:徐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