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滨海新区洞庭北路一路向北行至北塘,道路两旁,一幢幢砖红色的写字楼鳞次栉比,这里便是京津两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
梅州道旁,一幢红色小楼内,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追逐着“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创业梦想。科芯“出生”在北京,“成长”于天津。2019年,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公司看准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将生产基地搬到滨海—中关村,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从此智慧农业的新风潮从渤海之滨吹向外埠多地。“我们自主研发了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服务国内40多个智慧化农业种植生产基地,用创新技术助力农业高产高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京津两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首个合作园区,从2016年成立起,滨海—中关村便承担起推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高地的重要使命,吹响了产业协同、科技协同的号角。
随着滨海—中关村创新基因持续迸发,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企业茁壮成长。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位列工控防火墙榜首,成为国内工控安全领域龙头企业;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重症肿瘤医疗大数据及健康管理服务商;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竞争力,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锐创环保、创云融达、天易海洋管道测试等一批企业入选2023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注册资本超2000亿元,2023年税收12亿元,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并与北京中关村共同明确了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由“资源集聚”向“集群培育”快速转变,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交出了一份承接转化高分答卷。
如今,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天津全心全意种好的这块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田”,正在京津两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密切协同下,逐步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丰产田”。
2024年,落实京津两市区域利益共享机制,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信息谷公司与天津经开区国有企业组建了合资公司,以轻重资产结合的方式深化区域合作共建,进一步激发园区协同创新活力。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聚焦创新和协同主责主业,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要素资源,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推动园区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2.0时代迈进。”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