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当地工会“三联三诊”法的调解下,范志强与企业的工伤赔偿纠纷得到满意解决。什么是“三联三诊”法?这种化解劳动争议的模式好在哪?
工伤纠纷陷入僵局
范志强是某铸造厂的职工,在工作中被钢筋刺穿肺部,医院初次诊断为5个受伤部位,工伤鉴定为八级伤残。而在二次鉴定中,诊断受伤部位为8个,属于五级伤残。然而,铸造厂在范志强还未出院前便开始办理工伤事项,等五级伤残结果出来时,他的八级伤残已经进入赔付阶段。
“两个伤残等级赔偿金额相差近2万元。”范志强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侵害,要求企业按照五级伤残标准赔付。而企业则认为,已经进入最终的赔付阶段无法协调,并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工伤只能赔付一次。
双方协商了五六次,始终处于僵局。
最终,该工伤案件从信访部门转到高家镇总工会,由高家镇综治中心副主任、宝鸡市十大调解能手、职工维权柳纪科工作室负责人柳纪科负责调解。
以高家镇总工会“三联三诊”法为框架,柳纪科先找到范志强本人,了解事情原委和他的诉求,随后又与人社等多个部门沟通,咨询相关政策。经多方了解,他抓住企业在职工未出院便办理工伤,以及工伤二次上报不及时等核心问题,代表工会同镇综治、司法、人社、信访、公安、工商联等多个部门,约谈该企业人事科、安技处、车间工会等。最终双方互相让步,得到满意的结果。
“三联三诊”法化解争议
“该案件是高家镇‘三联三诊’法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依靠‘三联三诊’法,我们溯源治理,此类合力化解劳动争议的案件还有很多。”高家镇党委副书记、镇总工会主席陈超说。
作为渭滨区第一大镇,高家镇由4个乡镇合并组成,户籍人口29916人,整个渭滨区有44个行政村,高家镇就占了22个,再加上处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并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互交融,高家镇外出务工和来镇务工的人数极多,仅村上的一个工业园便有机械、食品加工等50多家企业。
“从总体来看,高家镇情况特殊,这些复杂因素也导致其职工多、意外因素多、矛盾纠纷多、需化解劳动争议多,因此,在这里探索出一个成熟的职工维权、化解劳动争议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宝鸡市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部长张锋说。
最终,高家镇化解劳动争议方法被总结为“三联三诊”法。“三联”是“三治联动”:问需于民,中心共治,变上访为下访;联席联调,部门分治,变单打为混打;激发活力,群众自治,变他律为自律。
“三诊”即在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分别采取“问诊”“急诊”“回诊”应对。其中,事前“问诊”排隐患,是通过工会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排查矛盾隐患,归类上报,及时调处;事中“急诊”解民忧,是对企业、村组难以答复和协调解决不了的劳动争议和矛盾纠纷,由镇总工会按照“工会+”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部门会诊、协调,积极化解;事后“回诊”强督查,是落实常态回诊回访,一月内对调处办理的职工维权事件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步开展情感修复、法治宣传,有效防范争议反弹。
多元合力促进和谐
渭滨区石古镇龙山河村村民在高家镇某项目工地务工,工亡赔偿事宜调解;某企业职工精神失常,孤身一人回村,村镇两级工会维权、救助案件;某改厕项目农民工欠薪案件调解……
据统计,“三联三诊”法实行以来,通过“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落地”,案件办结时效由原来的平均30天缩短至5天以内。2022年,仅为农民工讨薪便达到1300多万元,涉及895人次,职工对工会劳动争议及矛盾纠纷调处满意率达到100%。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在陕西省总、宝鸡市总以及渭滨区总的指导下,结合高家镇实际状况以及已有调解经验,高家镇总工会最终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协调、部门参与”的职工会员、农民工维权工作体系。
在组织机构设置上,由镇总工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与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劳保所等多部门联合,搭建“工会+”维权调解模式,整合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多方资源;工作方式上结合镇级工会特点,将处置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建筑工地,以“现场办公”的方式对农民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现场调解;此外,针对重点项目、重点组织和重点人群,组建高家镇总工会处置“无欠薪”管理协调组,制定了《高家镇根治欠薪工作办法》,建立问题排查台账,每月两次前往现场开展辖区企业检查,走访企业主、职工会员、供应商等,重点维护会员经济利益、福利、困难救助等事宜,实时掌握欠薪企业、欠薪人数、欠薪金额等。
“高家镇总工会从工会系统内部、部门行业领域、社群参与层面强化联防联调,做法典型,效果突出,促进了镇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宝鸡市总工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涛说。(记者毛浓曦 通讯员祝盼)
责任编辑: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