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度过“寒潮”的草莓

发布日期:2024-01-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郭诗瑀 于涵阳  浏览次数:102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责任编辑:史亚琪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水果店内,店员正在摆放草莓。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涵阳 摄

岁末年初,鲜红欲滴的草莓进入热销期,为冬日水果家族又添一位成员。但就在半个多月前,“草莓价格大跳水”“草莓价格腰斩”等话题登上了热搜,草莓价格到底降没降成为今冬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有坐标山东烟台的消费者表示目前市场卖15元/斤,往年没这么便宜;而坐标广东的消费者表示刚以折扣价60元(原价80元)买了12个草莓,并没看出价格“腰斩”;坐标浙江的消费者则表示当地草莓价格起起伏伏,几天一个价……

草莓价格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价格趋势?后期草莓价格将如何变化?何种草莓更受市场欢迎?记者到多地进行了探访。

止跌回升的草莓价格

从各地消费者的反映可以看到,此次草莓价格波动并没有呈现统一的下降趋势,而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那整体来看,草莓价格较往年同期到底变化如何?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统计数据,2023年12月上旬全国草莓批发均价每公斤24.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同年12月16日,新季草莓全国批发均价跌至上市以来最低点每公斤21.3元,后受寒潮天气影响止跌回升。

记者对北京新发地几家水果商的探访也进一步反映了这种价格波动趋势。

刚过中午,尹家峪果品专业合作社忠臣果业整箱摞起来的草莓就空了一大半。店员田晓明告诉记者:“我们店里的草莓现在出货很快。最贵的淡雪白草莓和普通草莓半个月前每斤都降价了5~6元。现在草莓的价格已经回到了正常的水平,可能就比冬季刚上市的时候低一点,之前的降价是短暂的。”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价格波动?

主要是受供需影响。冬季设施草莓上市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由于2023年11月主产区天气较好、温度较高,有助于草莓生长发育,设施类头茬草莓集中在2023年12月初供应,叠加当时水果需求相对低迷,草莓价格相比常年偏低,而12月中旬后经历的寒潮,为草莓价格“回暖”起到了助推作用。

万鼎精品果业店员远贵磊告诉记者,平时新发地每天有5~6万斤草莓进场,上个月寒潮严重的时候,整个新发地每天只能进1000斤草莓,而放在平时每家水果店都能分到1000斤,那会大家都拿不到货。“不光北京下雪,像辽宁丹东等产地也都是阴天。草莓受气温影响较大,产地果子长不出来,供应商就把价格抬高了。”张峰鲜果老板柴进国解释。

而且随着春节临近,需求量增加草莓价格可能继续呈“回暖”之势。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预警专家委员会水果首席分析师王芸娟表示,2023年12月中下旬北方较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设施水果上市时间和上市量,设施草莓供应量阶段性减少,加之元旦、春节备货需求增加,对设施草莓价格起阶段性支撑作用,预计在2024年2月中旬前草莓价格保持高位,后随着露天草莓上市,价格呈下降趋势。建议草莓种植户理性判断市场,适时适地销售草莓。

品质和产地影响草莓价格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和品质的草莓,价格差异非常明显。一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草莓品种价格较高,而普通品种的价格则相对较低,比如口感更好的粉玉/淡雪草莓市场价格在60~116元/斤,是红颜、奶油/章姬草莓价格的2~3倍。

优质是果品的核心竞争力,草莓同样如此。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果多美超市内,48.8元/斤的丹东红颜草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店员介绍说,“我们这的草莓主要是丹东产地直发,那边注重生物防治,实现精细化高标准种植,摘取8.5分成熟的‘锥形全红果’,运过来的草莓中没有空心果,甜度都能超过12度”。

此外,草莓价格还会受到产地影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镇江路一家水果超市的销售员告诉记者,店里有好几种红颜草莓,价格之间相差不小,这些草莓基本都产自外地。同样的品种培育水土不同,最终的产量、外型、口感也不同,像安徽红颜草莓就要比辽宁丹东红颜草莓每斤便宜10元。

产地对价格的影响不止于此,记者对比市场上不同产地的草莓价格发现,本地草莓和外地草莓之间、草莓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之间的价格同样会有所差异。

对于高端草莓品种来说,本地草莓价格可能会高于外地同品种草莓,这与本地草莓成熟度更高、口感更好有关。“草莓不耐运储,所以不少果农会考虑到长距离运输的损耗,采摘生果,有些草莓成熟到五六分时就被采摘,只有一半左右是红的。受品质影响,定价也会有所不同。”业内人员告诉记者,而对于普通品种草莓而言,由于省去运输成本,本地草莓价格反而可能更便宜。

记者了解到,草莓在主产区的价格会比非主产区价格低一些。我国草莓的主产区有辽宁、山东、江苏、云南、安徽、四川等地。草莓种植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品种为代表的区域性种植,另一种是城市周边的县郊草莓采摘园。作为不耐储运的农产品,受产量以及运输、包装、人工等各环节成本的影响,主产地和非主产地之间草莓价格自然会出现分层。

增加优质草莓供给,探索多元销售渠道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草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增加优质草莓供给,成为越来越多产地的探索。

有的产区让草莓住上了“上下铺”,用科技助力草莓提质增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记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乐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看到,不同于传统地栽草莓,上下两层排布的架子上各安置有一个栽培槽,一颗颗草莓从绿意盎然的草莓秧丛中探出头来。

“这个大棚占地一亩,采用密植方式栽植了1万棵草莓苗,是正常地栽草莓数量的两倍。”该公司总经理王志芳介绍,“栽培槽里用的是草莓专用栽培基质,既轻又不会像土壤那样结坨。营养成分高,能保证养分平衡供应,增强草莓的连续结果能力。”

收益如何?王志芳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共种植1万株草莓,每株产量约半斤,按照每斤40元计算,整棚收入约20万元,远超普通温室大棚地栽草莓。

长期来看,随着设施大棚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保鲜、冷链物流等技术的进步,优质草莓的市场供给进一步充足,实现“草莓自由”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也应时刻关注草莓价格变动是否会“贱价伤农”。除了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拓宽销售渠道也是提高果农市场抗压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寒潮过后,山西省阳城县相府草莓采摘园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老板吴雅各种了8个大棚的草莓,各品种都有,50元/斤的采摘定价这几年几乎没有变动,“草莓效益好,品质是关键,再加上交通便利,周末来摘的人很多。除了游客采摘,我们有固定的采购商超,还会给合作的奶茶店、蛋糕店送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根本不愁卖”。

依托市郊优势推动设施大棚草莓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以生态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延长草莓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成为不少草莓种植户实现产销两旺和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记者郭诗瑀 于涵阳)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