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遵循。
一、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优化生产函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战略需要。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制胜的关键,可以使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二、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是产业体量规模全球领先。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3.5万亿元,从2010年开始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一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国、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3%提升至13%以上。
三是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技术广泛渗透,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跃居全球前列,高速铁路、5G通信等领域全球领先,正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四是产业体系优势充分彰显。我国目前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涵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类型,是全球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制造业门类的国家。
五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货物贸易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稳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由贸易协定,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和节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主力,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比重提升到90%以上。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基础能力薄弱,部分领域对外依赖度高,关键核心技术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较大;制造业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全而不精,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产业链效率水平和竞争力亟待提升。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一脉相承,也与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等密切相关。
(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结果,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关键因素。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战略性前沿技术的突破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以高新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融合发展,壮大产业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融合化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数智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改变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全链条,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必须抢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新兴技术应用及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四)良性互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金融助力是实现“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有科技含量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五)强基韧链,提升产业体系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其韧性和安全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要下力气加强产业链协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以“一链一图一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