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沟沙区附近的万亩梭梭林里,看到了野生黄羊奔跑、觅食、散步的场景。
民调渠附近一只黄羊在悠闲觅食。
11月21日清晨,寒风微拂,蔚蓝的天空被霞光渲染。百余位村民正迎着第一缕阳光,背着工具和苗木,前往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造林点挖沙造林,1.5万亩的造林项目历时近一月即将完工。
躬身铺草、挥锹填沙,治沙人迎着朝阳压沙。
治沙人迎着第一缕霞光,在沙漠中背着工具和苗木,前往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造林点挖沙造林。
在造林点的指挥棚中,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喝着热水就着干馍,跟记者分享着近年来治沙的故事。他打开手机相册,划过的一张张照片展现了八步沙从沙漠到绿洲的变化。在翻到几张动物照片时,老场长欣喜地说道:“这是我巡场的时候拍到的黄羊,黄羊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不少,后来随着沙化越来越严重,好久没看到了,现在沙子治住了,黄羊又回家了,有100多只呢!”
在造林点的指挥棚中,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喝着热水就着干馍,分享防沙治沙的故事。
黄羊是普氏原羚的通称,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古浪曾是它们的家园,因为栖息地沙化加重,其种群数量锐减,濒临灭绝。如今八步沙再现黄羊,无疑是八步沙治沙取得卓越成果的印证。
翌日上午9时,记者跟随护林员深入七道沟沙区万亩梭梭林腹地,看到了野生黄羊奔跑、觅食、散步的场景。湛蓝的晴空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它们褐色的毛皮上,宛如“精灵”,灵动可爱。
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告诉记者,现在的八步沙林场,科学开展规模化防沙治沙,效果显著,八步沙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生黄羊出没,金雕、野兔等野生动物也选择在这里栖息。
树苗到大树,这棵树见证了八步沙三代人的治沙精神传承。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和治沙人一起扎草方格压沙。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和治沙人一起扎草方格压沙。
“这几年我们的治沙思路调整了,从风沙源头上治沙。”石银山副场长是第二代治沙人中的一员,他介绍道,“加上国家各类重点项目的支持,如发展光伏发电,前提是要先治沙,光伏板也能阻挡风沙,我们的治沙效果越来越好,黄羊越来越多!”
探寻过程中,记者每天都能观察到黄羊的身影,或是单独觅食,或是结伴成群,它们有的在远处沙坡踱步,有的在宽阔旷野追逐,这群精灵在大地上尽情“起舞”,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消失已久的黄羊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它们再次回到了这片曾经的繁衍生息之地。
光伏治沙示范园区,采取“板上发电、板下治沙”光伏治沙新模式。
麻黄台造林点分发苗木。
麻黄台造林点分发苗木。
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林区建设了鸡鸭养殖基地,还注册了八步沙“溜跶鸡”商标品牌。
治沙造林30.63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4.93万亩,绿化通道200多公里……40余载的治沙路,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初心不改、薪火相传。郭场长说:“240万亩的沙地,我们已经治理了90%了,计划明年全部治理完成。”在治沙的同时,当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还带动了旅游业发展。目前,治沙一线的年轻一代,不仅继承了老一代治沙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绿色致富的路上不断开拓创新,正将一片片沙漠,打造成一座座生态致富的“绿色银行”。
从眼窝子沙向远处眺望,雪山下一片片绿色植被在荒漠中延伸,生机无限。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贺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