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科学把握“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

发布日期:2023-12-2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占斌 张鹏洲  浏览次数:177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规律揭示的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以深邃的理论洞见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过程中建立起的科学理论。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的及时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以深邃的理论洞见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过程中建立起的科学理论。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的及时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在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的同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五个必须”的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这既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更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指南。“五个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客观现实,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适时将“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丰富、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党中央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再部署、再推进与再落实,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鲜明主题主线。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系统性、周期性特征。传统的发展理念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推动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稳中求进,“稳”字当先,经济政策要着眼于“稳”这个基础和大局,在稳中找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始终保持“进”的主动。在“进”中当立则立,当破则破。高质量发展“立”的是我国经济的质量效益和韧劲活力,“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破”的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破”,破坚摧刚,直击顽疾。因此,要构建一个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根本目的的更加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一个充分满足需要的供给体系,以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这样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必须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全要素保障高质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经济的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供给和需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相对的,产生失衡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治理失衡、再造平衡的过程则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促进经济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机遇,这个机遇期正是疏通经济循环堵点,解决经济发展难点的关键时刻。

在供给端,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加速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需求端,长期来看,扩大消费最根本的举措是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经营主体数量的“三个倍增”,而当务之急在于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在于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投资;在于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以需求驱动供给,用新供给创造新的有效需求。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动力引擎。

一方面,深化改革是释放、激发市场潜力,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能的重要选择。当前,增强内生动力,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挖掘经济增长潜能的战略安排。深化改革要“深”到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全要素保障高质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的深度,着力通过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协同建设,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推进,最终“化”为促进经济总量稳健增长,经济质量明显提升的合力。当前,经济领域必须坚定改革的自信,保持改革的定力,增强改革的锐气,提高改革的本领,汇聚起改革的合力,使改革的红利有效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增强内生动力还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促使人类文明实现互鉴,开放促使各类要素在全球流动,开放让比较成为可能,各经济体在比较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各类障碍,以更加主动的作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相互促进。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吸引全球领先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国际高端要素资源流入我国,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拓展新空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伴随着高通胀、低增长、高风险周期的到来,世界经济的基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回升向好,一方面得益于变局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全社会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定力,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准确认识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意义,坚持科学思维,守住国家经济安全底线,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协同共进。

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在坚定高质量发展硬道理的同时,筑牢国家经济安全的根基。具体而言,要在坚定践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着力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安全底线,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应对外部风险冲击能力,实现经济关键领域风险可防、可控、可治理,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何谓“最大政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来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最高价值追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就是“最大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在发扬斗争精神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促使全体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最现实的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民心所向,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由蓝图变为现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政治”。

“最大政治”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切经济制度安排、政策制定、战略部署必须首先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无论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都要始终保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而是一个贯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工程。

当前,我们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讲好“最大政治”,为人民创造“最大红利”。

认识规律是做好未来经济工作的基础,尊重规律是做好未来经济工作的关键,自觉运用规律则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变为美好现实的根本遵循。“五个必须”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抓好经济建设的重要遵循,是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制度安排。抓好“五个必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政治”的具体体现,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一以贯之有力执行。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贵州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