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开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3-12-19  来源:国家粮储局宣教中心  作者:刘焕鑫  浏览次数:11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节粮减损,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的努力方向习近

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节粮减损,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的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节约粮食高度重视,2013年1月针对餐饮环节浪费现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狠刹浪费之风。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讲话、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贺信和多次重要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对节粮减损作了重要阐述,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深刻领会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物节约减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善莫大焉。在看到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足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深刻认识当前粮食产消各环节都有“跑冒滴漏”,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要求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强调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失的粮食大幅下降,但减损降耗仍有较大潜力。粮食损失浪费涉及环节多,每个环节的损失浪费程度及其原因不尽相同,加之受储存条件、技术水平、消费意识等影响,推进节粮减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全链条协同发力,形成环环相扣、久久为功的减损机制,实现系统化、体系化的粮食减损。

(三)深刻体会“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馀”,持续厚植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荀子·富国》中的这句古语,深刻地告诉我们,要使国家富强就要注意节俭,反对浪费,善于积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推动节粮减损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粮食行业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创业、创新、节俭、奉献”为代表的“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一代代粮食人对节粮减损的执着追求。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做节粮减损的“实干家”,把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二、总结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的信心决心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了《关于粮食节约减损的指导意见》,部署实施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和有关涉粮中央企业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健全法规体系,节粮减损依法治理实现突破。2021年修订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并在粮食流通重点环节作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草案对“粮食节约”作了专章规制。一些省份出台粮食安全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均作出了相关规定,为推进节粮减损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撑。

(二)优化产后服务,农户科学储粮减损效果显著。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指导,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强化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各地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等服务,助农减损增收。

(三)改善仓储条件,绿色储粮技术广泛推广应用。通过实施“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粮食调控和应急保障设施专项等,我国粮食仓储条件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其中低温准低温、气调储粮仓容2.2亿吨,占比达到31.4%。“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有粮库普及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四)引导适度加工,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断强化粮食标准引领,组织制修订《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大米适度加工技术规范》等36项节粮减损标准,先后发布《小麦粉》等23项节粮减损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有力引导了适度加工和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在首批59家粮食储备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推动绿色储藏、适度加工,促进了粮食资源综合利用。

(五)提高流通效率,物流运输装卸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在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的支持下,各地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仓储能力和物流水平。印发《粮食运输技术指南(试行)》,强化粮食物流运输技术指导。推广应用“公铁水”多式联运技术,降低粮食运输环节损耗。指导有关机构研发高效装卸粮技术及配套装置等,在减少入粮作业损耗和促进安全储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节约减损氛围日益浓厚。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结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围绕爱粮节粮、节约减损、“降油增绿”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推广普及相关知识技术和经验做法。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开展劳动体验、科普宣传等宣教活动,营造了爱粮节粮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全社会节约粮食的意识。

三、围绕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持续深入抓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重点工作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形成节粮减损与提质增效融合促进、与营养健康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的局面。

(一)着力抓好三个重点,推动节粮减损落地见效。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认真履行粮食和储备部门职能,聚焦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深入推进粮食节约行动。一是促进粮食储存减损降耗。农户科学储粮方面,按照农户科学储粮技术要点和储粮装具选型指南,推动研发适合大农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的科学储粮仓及配套技术,通过采取典型引领、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强科学储粮引导和指导。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方面,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指导,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探索拓展服务范围,更好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方面,多措并举争取支持,大力改善仓房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构建仓房定期维修改造升级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绿色优储”,以保质保鲜、常储常新促进高水平节粮减损。二是促进粮食运输高效低耗。认真落实《粮食运输技术指南(试行)》,提升粮食运输技术水平,促进运输环节减损降耗。大力发展粮食多式联运,支持开发“净粮转运入仓”标准化载具及配套接收装备、“大产量密闭输送”设备等,推广应用进出仓环保高效清理技术与装备。三是促进粮食加工挖潜降损。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全面倡导粮油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加大节粮减损相关标准的宣贯解读和培训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应用粮油营养保全等技术,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深入研究粮食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二)突出强化三个支撑,推动节粮减损提质增效。节粮减损面临诸多瓶颈,实现新的突破需要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支撑。一是强化科技支撑。认真落实“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依托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推进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粮机装备等技术创新,提升仓储虫霉防控和控温控湿综合技术水平。发挥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通过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加大节粮减损技术成果推广力度,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转化应用。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选拔全国粮食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技能拔尖人才,全方位培养和用好人才。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建立“高校—部门—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机制。鼓励引导粮食企业健全人才梯级培养和在岗培训制度,充分发挥粮食仓储领军人才和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节粮减损相关政策、技术宣贯与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粮库人员专业能力。三是强化资金支撑。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不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仓储企业特别是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做实粮食绿色仓储、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提升行动”。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节粮减损领域投入力度,带动提高节粮减损装备和技术水平。

(三)建立健全三个体系,推动节粮减损常态长效。节粮减损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力度,又要保持韧劲、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颁布后细化粮食节约配套制度,抓好宣传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地方节粮减损法规规章,推动节粮减损从政策引导向法治规制转变。二是完善标准体系。突出适度加工、绿色储粮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节粮减损有关标准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制修订工作,深入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指导粮油加工企业准确实施标准,更好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三是构建监测体系。积极探索损失损耗调查评估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掌握粮食产后损失损耗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四)着力完善三个机制,推动节粮减损有力有效。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离不开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推动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凝聚推进节粮减损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是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沟通和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节粮减损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实化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举措,把节粮减损工作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要求,结合实际科学设置本地区考核指标,研究建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损耗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制度。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依法依规处置出现的问题。三是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用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平台,推动爱粮节粮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大力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浓厚氛围。挖掘爱粮节粮先进典型,定期表彰在节粮减损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爱粮节粮、崇尚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2023年第12期《中国粮食经济》

责任编辑:许晴 肖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