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博览 » 科技博览 » 正文

海关科普:科学防控黄热病

发布日期:2023-12-15  来源:中国海关  作者:涂静如  浏览次数:13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黄热病(Yellow Fever,YF)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经蚊类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因该病临床症状常有高热、黄疸,因此以“黄热”命名。病名中的“黄”是指患者的黄疸,“热”主要指发热。其病死率高达50%且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一、流行病学特点黄热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热带南美洲地区是地方病,并呈周

黄热病(Yellow Fever,YF)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经蚊类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因该病临床症状常有高热、黄疸,因此以“黄热”命名。病名中的“黄”是指患者的黄疸,“热”主要指发热。其病死率高达50%且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检疫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黄热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热带南美洲地区是地方病,并呈周期性流行。近十几年来,非洲地区的黄热病流行再次引人注目。

在非洲,婴儿和儿童感染黄热病的风险最大,而在南美洲,黄热病病例主要是进入丛林工作的青壮年男子。黄热病在西非地区呈季节性流行,在雨季末和旱季初(7—10月)发病率明显增高,但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在任何时期都有发生的可能。在南美洲主要在雨季流行(1—5月,其中2—3月最高)。黄热病潜伏期一般为3天至6天,最长可达14天。

二、临床表现

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中。病程经过可分为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恢复期4期。

感染期患者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本期持续约3天,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缓解期患者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小时。轻度患者在此期可痊愈。

中毒期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全身症状重新出现,并出现上腹疼痛、黄疸、少尿和出血倾向,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严重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约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后死亡。

恢复期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

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黄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属和趋血蚊属的蚊虫叮咬而传播,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是其宿主。至今发现至少有7属30余种(亚种)嗜血蚊种可在实验条件下经叮咬传播黄热病毒。蚊子吸入黄热病毒后会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代。目前传播途径主要有丛林型、草原型、城市型。

(一)丛林型主要是黄热病毒在森林地区非人灵长类动物间传播,进入丛林的人类偶然通过蚊虫从灵长类动物获得黄热病毒而感染。

(二)草原型主要是黄热病毒在森林周边和草原地区传播,通过蚊虫由灵长类动物传播给人或人传人。

(三)城市型主要是黄热病毒在城市通过埃及伊蚊由人传播给人。

易感人群: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

四、防治措施

黄热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即卧床休息,住在无蚊虫的房间等,对症治疗即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等,由于有潜在的出血风险,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患者应该相对隔离避免被蚊虫再次叮咬,防止继续传播黄热病毒。接种疫苗是预防黄热病最有效的手段。

出入境人员防护:

(一)出境前:可以向海关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通过海关总署网站信息服务专栏查询相关信息;前往黄热病流行区,建议提前10天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种黄热病疫苗。

(二)旅行中:应增强防病意识,避免蚊虫叮咬,如出现传染病症状要及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也可向我国驻当地使领馆寻求帮助。

(三)归途中:如出现传染病症状,要及时、如实告知交通工具上的乘务人员,并配合做好自我隔离和个人防护。

(四)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厌食、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传染病症状,要主动向海关工作人员进行申报,配合做好医学排查工作。对于来自黄热病疫区的人员,在入境时,必须向海关出示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

(五)入境后: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自我观察2周,监测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当立即就医或向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平时个人防护:

(一)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卫生,经常打扫卫生。清理蚊虫繁殖地,清除积水,消灭成虫,使用菊酯类、杀螟松等杀虫剂。传播黄热病的伊蚊叮咬高峰期在清晨和傍晚,要确保在蚊子最活跃的时间段采取适当的防蚊措施。

(二)外出旅行时,喷驱蚊水、戴驱蚊手环、使用蚊香蚊帐、穿长袖或防蚊衣防止蚊虫叮咬。

(三)及时接种疫苗,接种1次即可,免疫力于接种后7—9天产生,并可维持10年以上,甚至终身。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张岩 高薪茹 郭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