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亮所说的“高大上”项目就是双塔镇政府刚帮他们建起不久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是双塔镇与河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开发项目,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理念,采用悬空立体种植模式,悬空无土栽植西红柿,地面种植芦笋,温室大棚全部采用电子数据控制,不用农药和化肥,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大大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村民在农业高效示范基地学习西红柿管理技术 闫鹏亮 摄
据该基地的技术人员介绍,每亩大棚的番茄和芦笋综合效益每年至少在10万元以上。有了这项产业,牛牧岗村农民不仅能通过出租土地获得一份收入,还可以通过在基地打工再获得一份收入。
就在距离该基地西部1公里处,双塔镇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中沃门业也红红火火地加班加点生产,该企业安排当地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牛牧岗村民闫良臣在自己的芦笋大棚里笑逐颜开 魏文慧 摄
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双塔镇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目标,按照“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把芦笋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秣坡、牛牧岗村流转土地550亩,建设芦笋大棚578座,覆盖秣坡、牛牧岗等8个行政村,实现贫困户“一户一棚”,并成立双塔镇亿韵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经营模式。
双塔镇的村民在中沃门业务工 闫鹏亮 摄
牛牧岗村民闫良臣就是芦笋基地的受益者。大棚芦笋一年可以收春、夏、秋三季,在收获季每天可以早晚采摘两次,在价格最好的春季,一天就能给闫良臣带来千元左右的收入,一个大棚一年给闫良臣挣了1万元的纯收入。
扩大就业面就能让更多的群众在小康路上稳致富不返贫。双塔镇除了在中沃门业生产基地和全镇6个扶贫车间安排600多人家门口就业外,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让更多的群众有一技之长。双塔镇开展了家政服务、厨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项以上实用就业技能,或自主择业,或外出务工。今年48岁的秣坡村村民王文阁通过培训掌握了木工技术,双塔镇政府通过务工介绍把他输送到河北省雄安新区中建八局一家工地上班,每月收入7000多元,实现了稳岗就业,全家步入了小康生活。
(原载于2020年12月24日《商丘日报》1版)
河南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