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合作运被子。虞珍珍 摄
我眼中的秋天。李巧 摄
放大镜下的花儿变大了。张庆庆 摄
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闻幼”)总园长李江美曾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昨天下班,老师们把大厅布置成娃娃家模样,今天一早就发现了惊喜。江湾城园区保安任师傅一早打扫操场时,挑出了一些落叶,撒在大厅的帐篷上做装饰。”其实,同行们经常会发现李江美晒出的“宝藏”:保育员带了与众不同的萝卜给班级教师,让孩子们观察;保健医生在晨检后带孩子们浇花,引导他们锻炼小肌肉群。
…………
在这所幼儿园,为什么连保安、保健医生、厨师都如此有教育自觉?他们的教育智慧是从哪儿来的?闻幼践行的“生长教育”究竟有什么魔力?被好奇心驱动着,记者进行了探访。
发现生长点
唤醒每个人的生长动力
琛琛和浩浩在大门口争吵。原因是浩浩晚到,看到停放幼儿自行车的车位满了,他把琛琛已停好的车拉出,将自己的滑板车停了进去。这一幕刚好被琛琛看到,两人吵了起来。
孙玲娟老师耐心听完两人的“控诉”后,说:“哎呀,看来幼儿园的停车位设计得有问题。”由此,为幼儿园设计停车场的活动诞生了。
像这样由幼儿的真实问题引发的活动,闻幼人格外看重。闻幼探索“生长教育”已有10年。李江美解释,所谓生长教育,就是了解、唤醒、增强每个幼儿生命的内在力量,支持每个幼儿以最适宜的方式生长,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生长教育下,能引发探究的现象或问题,被称为“生长点”,它是生长教育的起点。在李江美看来,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到处都是稍纵即逝的生长点,是否善于“捕捉”,考验着教师的敏锐性与智慧。
怎样才能发现真正吻合幼儿兴趣、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生长点呢?“教师必须倾听童音,解读童心。”李江美说,只有真正倾听幼儿的内心感受、行为背后的意图,才能理解幼儿传递的每个信号,解读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
比如,幼儿在盥洗室谈论“你的尿比我的黄”,教师听到了并敏锐地识别出幼儿的探究兴趣,于是产生了“我们的小便”主题活动。又如,为方便随时阅读,闻幼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书袋。不久,有幼儿告状,有人往书袋里装零食、玩具……倾听幼儿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幼儿有对规则与秩序的渴望。于是,围绕“书袋放什么,怎么整理”的主题活动诞生了。
其实,教师在发现幼儿身上生长点的同时,他们自己身上的生长点也在被发现。
在闻幼江湾城分园,记者在二楼发现了一个简易“升降机”。几块木板,两根木条,一个滑轮,一条绳子,看起来简单又灵巧。在家长不方便入园时,幼儿要自己把被子送到教室。通过“升降机”,被子就能迅速从大厅被运到楼上,高效又省力。
记者本以为,这个“升降机”出自专业工匠之手,没想到竟是园里的保安林海县做的。林师傅的“生长点”被发现后,他被请进木工坊,担任木工“大师傅”,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木工的乐趣,他也在孩子们的赞叹声中一点点提升着技艺。
不光是林师傅,在闻幼,每个人身上的亮点,总能被识别、发现。
利用早上来园的时间自创浇花抓握器、有声摸高球、跑圈大挑战,为体弱儿助力,保健医生陈燕娜的用心被发现了;冰淇淋、米老鼠、小猴子……教师鲍雅亚的泥塑才华被看到了……
李江美和她的团队,每天就像“挖宝人”一样,在幼儿园到处寻找“宝藏”——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每发现一个亮点,他们就会当即表扬,发朋友圈宣传,拍视频“传扬”,甚至会引来媒体报道。
“在生长教育理念下,我们从上到下都很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生长点,然后提供平台,让大家闪亮出场。”在江湾城分园园长俞秧看来,每个人,只要被看见,就会有力量,就会向上生长。
搭建生长平台
提供适宜生长的路径
如果说“发现生长点”是生长教育的起点,那么“搭建生长平台”,就是生长教育路径中的关键步骤。
何谓生长平台?
“一切能推动幼儿生长点不断拓展、深入的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支持,就是生长平台。这就是教育者努力的价值。”李江美说。
在闻幼,教育者的努力,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两年前,刚刚毕业的有参军经历的男幼师沈凯奇进入闻幼,作为一名幼师队伍中的“少数分子”,他直言自己最初很焦虑。但开学仪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让他迅速融入了集体。同时参加升旗仪式的,有曾是火箭兵的主厨郑祁宁和运动达人教师陆晨顺。当三人身穿迷彩服,轮流到集团各园区以军人的帅气姿态护旗、升旗时,引来了孩子、家长的阵阵欢呼,也让教职工认识了这位优秀的男教师。这种为教职工搭建生长平台的方式,让沈凯奇立刻有了集体一分子的感觉。
黄艳是金地园区负责人,她并非学前教育科班出身。回想起最初工作时的感受,她直言:“觉得课程离我很远,不知道从哪儿入手。”但闻幼帮她找到了生长平台——写生长教育故事。刚开始并不顺利,她只能描述简单的案例。但李江美引导她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兴趣、问题、需要,进而深入探究、研讨。活动深入了,故事自然也就丰富了。
在丽园园区保教主任张庆庆看来,在生长教育理念下,闻幼给教师提供的最好的生长平台,是科学的分层培训。对新教师,闻幼采用游戏案例分享式培训,让教师知道何谓游戏案例,怎样写游戏案例。对青年教师,闻幼会一对一指导他们把课题研究转化为研究成果,在更大的平台推广。对骨干教师,则是通过在园长带领下做课程的方式提升业务能力。
园长为教师搭建生长平台,实际上就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这样,教师才能为孩子搭建适宜的生长平台。
“生长之星”是闻幼为每个幼儿搭建的展示平台,分为4个板块——我是艺术家、我是文学家、我是大玩家、我是生活达人。在这些平台上,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做饭、轮滑……只要幼儿愿意展示,总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这些平台,就是为了让幼儿展示才能,更好地生长。”李江美说。
其实,在闻幼,类似的生长平台特别多。除了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每一个生长点的支持,幼儿园还建立了儿童自主学习中心,它分为全园学习中心和班级学习中心。全园学习中心设在幼儿园的公共空间,指向科学、阅读、建构、益智、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主要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个性需求。班级学习中心主要满足幼儿随时探索的需求,同时支持班本课程。
闻幼的生长教育课程,也在江湾城、丽园、金地三个分园结出了果实,分别以“儿童劳动社”“儿童博物馆”“编织活动”的样态展现。新开园的雅戈尔园区,“万物课程”也在行进中。生长教育理念下,课程因幼儿成长需要、因园区资源环境、因教师个性特点,蓬勃生长。它们的存在,归根结底,都是为幼儿搭建持续探究的生长平台。
幼儿园支持教师,教师支持孩子,最终,每个人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生长。
增强生长力
激发持续向上的内在力量
今年,周丽芬从闻幼退休了。但退休前,她还是给大班幼儿再一次开展了“蚯蚓的秘密”活动。三年前,她也曾开展这一主题活动。那次活动,周丽芬付出了很多,带幼儿观察蚯蚓,发动家长搜集蚯蚓,开展关于蚯蚓的艺术活动。当时,她觉得活动很成功。
但这几年,基于对生长教育的思考,周丽芬意识到,当初的活动,很多内容并不是从幼儿真实兴趣出发的。因此,这次她通过倾听、谈话、调查,明确幼儿真实的想法,把课程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幼儿。
“这个活动最终呈现出的内容虽然不完美,但是真实的,从幼儿兴趣出发的。”周丽芬感到非常高兴。
增强每个人的生长力,是生长教育的最终目的。
何谓生长力?
“生长力就是成长的内在动力。”李江美解释道。
在周丽芬看来,正是生长教育给了她持续探究课程的动力。“这些年,因为生长教育的浸润,我的课程观、儿童观都变了,开始更关注幼儿了。”周丽芬说。
新教师有自信,年轻教师成长快,骨干教师劲儿足,老教师不懈怠,这是记者在采访闻幼时最大的感受。
“生长教育把人、事、物全部作为支持幼儿成长的教育资源调动起来,最终产生了强大的教育合力。并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了持续生长的动力。”丽园园区前任园长张雨说。
当生长力投射在幼儿身上,其表现就是幼儿生活力、健康力、学习力、交往力、创造力的增强。
在建构区搭积木的豆豆和苗苗为一块红色积木发生了争吵,他们都说是自己先发现的。争执后,豆豆扔掉积木,转过身气呼呼地喘气。一会儿他站起来,走到班级的心情角,把自己贴在红色底板(表示快乐)上的照片取下,用力戳到表示生气的黑色底板上。做完这一切,他似乎平静了,回到区域。苗苗看了看他,将红色积木递给豆豆。豆豆说:“不用,我用黄色积木做灯也很好看。”两个人又嘻嘻哈哈玩了起来。
豆豆的表现让李江美很惊讶,教师在班级设置心情角,是为了给幼儿搭建一个表达、记录情绪的平台。但在与心情角互动的过程中,豆豆拓展了平台的价值,学会了利用心情角发泄并调整情绪,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在李江美看来,这就是生长教育要达到的目的。
在闻幼,教师经常发现,只要给幼儿搭一个“梯子”,他们的生长力就会“长出来”。比如,教师和幼儿一起种豆芽。经历无数次失败、尝试后,幼儿都学会了养豆芽。但教师也发现,幼儿想法很多,有的在用尺子量豆芽的长度,有的在用画笔画豆芽,还有的在用太空泥捏豆芽。
“生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助力每一个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当然包括教职工、家长,以及走入闻幼的每一个人。要发现每个人的生长点,为每个人搭建适宜的生长平台,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持续生长力的现代中国人。”李江美说。(记者赵彩侠 田玉 史望颖)
责任编辑: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