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定义:在一定距离以外不直接接触物体而通过该物体所发射和反射的电磁波来感知和探测其性质、状态和数量的技术。
学科:资源科学技术_资源信息学
相关名词:电磁波 高光谱 传感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的分类主要有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红外遥感、雷达遥感等。其中,光学遥感主要利用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特性,微波遥感则利用物体对微波的反射特性,红外遥感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热能,而雷达遥感则利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
遥感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气球和风筝等载体搭载相机等设备,实现对地球大气的监测。20世纪60年代,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这标志着遥感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期,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气象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在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成为其主要发展特征。现代遥感技术已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传感器和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同时,多源数据融合、多角度遥感、激光雷达、三维植被辐射传输模型等技术也在逐渐应用于遥感领域。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遥感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各种信息。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例如,在资源环境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资源分布和变化、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等。在水文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及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在气象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在地质地理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探测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此外,遥感数据的普及和开放,还催生了众多遥感数据应用和处理方法,例如遥感图像分类、时序分析和数据融合等。
(延伸阅读作者: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李斌斌博士)
责任编辑: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