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3-10-27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赵邦宏 李博文  浏览次数:102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这一重要论述,为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这一重要论述,为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

前不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为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指明了方向。我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化土地存量为耕地增量,促进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盐碱地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多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盐碱地改造利用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西北内陆区“膜下滴灌”技术模式、松嫩平原“以稻治碱”技术模式、滨海盐碱地“暗管排盐”技术模式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模式。河北盐碱地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河北省现有盐碱地100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左右,是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的重点所在、难点所在和希望所在,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河北是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要从河北省实际出发,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大研发投入,构筑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高地,在耐盐碱作物改良、盐碱地改良与地力提升、耐盐碱农产品加工、打造应用场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实力和水平。

汇聚科技资源,构筑创新高地,破解重大难题

对河北来讲,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要面向国际前沿,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构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着力破解重大难题,多路径探索恢复盐碱地生产功能,涵养盐碱地生态价值。

搭建综合性平台。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努力突破盐碱、瘠薄、缺水等制约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瓶颈,坚持改革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搭建“装备一流、人才集聚、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科研平台,引进培养一流的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以创新驱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构筑创新高地。重点突破现代生物种业、生物制剂、农产品加工等农业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动特色增粮农艺旱作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质化、产业高效化,构筑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创新高地,以科技赋能盐碱地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破解重大难题。积极破解盐碱地开发利用不足、水资源匮乏、耕地质量退化、生产效能低下等发展难题,以“拓展功能、高附加值、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强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推进产业链中端技术物化、简化、模式化、标准化,加强产业链后端产后处理加工与营销服务,引领农业走向绿色高端,将盐碱地资源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聚焦资源禀赋,谋划重大项目,加强技术攻关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要聚焦盐碱地资源禀赋,系统谋划重大项目,育好耐盐碱作物良种,突破盐碱地改良、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激发创新引领的强大动能。

选育推广耐盐碱作物。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厘清盐碱类型、含盐量、各等级盐碱地比例,在轻度盐碱区、中度盐碱区因地制宜规划旱碱麦、水稻、棉花、大豆、高粱等耐盐碱性不同作物、果蔬的优势产区。在重度盐碱区,开展土著原生境植物耐盐碱性和经济评价,筛选耐盐碱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色植物,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同时,加强耐盐碱作物种植资源搜集与保护,挖掘作物耐盐碱基因,构建种质资源表型、基因型数据库,创建作物分子改良综合技术体系,培育耐盐碱作物、林草新种质和品种,实现“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

研发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依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盐运动规律,深层次挖掘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在地下水压采的前提下,跨流域引水“灌水压碱”,加强盐碱地改良治理。重点突破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构建适用于盐碱地障碍生物消减、土壤生物有机培肥与产能协同提升增效综合技术模式,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改进各类工程、农艺、化学、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种植苜蓿、稻渔综合种养等方式,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地力。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配套,着力构建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体系,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做好农产品加工与产业化经营。重点研发安全仓储分选、功能营养提取、营养食品配伍以及节能降耗等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有效破解规模经营仓储安全、加工增值、营销服务等难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着力研发“营养+”“文化+”“旅游+”“康养+”等高附加值产品。探索引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创新示范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良好农业规范,催生粮食产业新业态,推进田园景观化、功能多样化、产业高值化。

立足区位优势,创建应用场景,壮大产业集群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要充分发挥河北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创建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三种场景”,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子。

创建绿色农业应用场景。结合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现实需要,着眼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积极创建现代生物技术示范基地,重点研发应用盐碱地改良与水肥生态涵养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兽药等绿色投入品,研发示范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畜禽养殖粪污减量排放、农田减施肥药增效等污染防控关键技术,塑造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场景。

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针对新时代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建设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基地,重点研发引进作物耕种收作业、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防治等精准调控智能装备,集成示范从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智能化调控管理到质量安全追溯的全程现代装备技术体系,打造智慧农业先导性样板,开辟农业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新赛道,培育智慧农业发展新优势。

创建特色农业经营场景。针对破解现代科技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构建涉农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家教授、农民等利益联结的新型经营组织,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依托企业、多方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共享经营的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催生农业新业态,探索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围绕突破节水抗逆新品种、绿色投入品、智能装备、高附加值农产品等技术瓶颈,布局建设一批关键技术中试熟化基地,大力支持农业机器人、现代设施装备、智慧农机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广泛应用,着力发展生物种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做大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来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梁瑞

河北学习平台  2023-08-17

作者:赵邦宏 李博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