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太美了,人在画中游一般……”今年暑期,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总结颁奖暨第十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活动在江西武宁举办。来自全国的优秀美术老师和小画家们纷纷走进武宁,用画笔绘就山水武宁之美。不仅如此,杨梅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好戏连台,武宁通过大力在“文化赋能”上做文章,持续推动乡村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连日来,2023山水武宁“宁聚力”文旅消费季如火如荼,“音乐+购物+文旅+美食+赛事”的“微度假”模式让武宁的乡村游人如织、满目皆景、四处可游,武宁精心打造“山岳武宁、水上武宁、夜色武宁、乡村武宁、康养武宁、空中武宁”6条风景线,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双创”工程,将国家级非遗打鼓歌、省级非遗采茶戏植入景区,串联起隐藏在乡村的“宝藏”文旅景点。
与此同时,江西武宁还对文化家底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品质的旅游项目,将名人故居、名人足迹、名人文化等元素纳入集镇改造、新农村建设,以“绣花功夫”让陈列在武宁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批深受游客和市场青睐的特色产业脱颖而出。武宁着力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建成了特色茶庄园、观光茶工厂等特色茶旅项目,融入了丰富的茶文化要素资源,实现教、学、研、品、制、艺、养“七位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文章,推动茶叶产业与全域旅游有机融合,让“茶香武宁”成为山水武宁乡村振兴又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为了更好地讲好武宁故事,当地推出“武宁有礼”特色文旅产品,建设线上旅游商品交易平台。常态化运营大型实景画卷水秀《遇见武宁》,让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武宁的独特魅力。创新打造点睛之笔“桥中桥”,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武宁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
如此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得益于武宁的高位谋划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据介绍,近年来,武宁高起点编制《武宁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配套《武宁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出台《武宁县全域旅游发展奖补办法》《武宁县民宿经济扶持办法》《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首创“林长制”并在全国推广,研发推出专门面向农村生态资源领域的信贷产品——“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持续探索“生态+、旅游+、品牌+”等多业融合模式。
同时,武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培育本土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队伍,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培育出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在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武宁籍人才回家”工程,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全面推动文产特派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不仅如此,武宁以土地入股为突破口,探索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改革模式,建立“企业让利配股、员工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武宁的乡村真正成为村民、创业者和游客奔向“诗和远方”的乐土。
武宁县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一批批乡村文旅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出各自的光和热,在共同努力下,武宁建成以“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示范村庄53个;农旅融合项目日趋成熟,乡村旅游项目吸纳2万多名群众就业,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共享发展红利的可持续合作机制,让乡村旅游持续焕发产业新机。
责任编辑:位中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