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多地遭受极端天气影响,台风、暴雨及次生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保险机构在灾后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定损理赔,为当地农业防灾减损、恢复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7月,全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078.63亿元,同比增长18.64%,为1.2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34万亿元。
扩面提标增品步伐加快
我国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产品品种超过270种,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个农业生产领域,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条扩展。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
今年7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和地方监管局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如支持保险机构稳步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试点。指导保险业协会发布制种保险示范性条款,推动制种保险发展。鼓励保险机构积极采取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提高理赔效率,确保农业保险赔款及时足额到位,支持灾后补种、抢种,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主要功能是弥补主要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在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时,保证农户至少可以把成本收回。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乡村振兴部总经理助理程峰介绍,国寿财险持续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12个省份落地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承保面积超3800万亩。
损失补偿与防灾减损同发力
今年5月,河南省多地小麦遭受“烂场雨”,保险业及时向受灾农户赔付约26亿元。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给京津冀及东北等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及时发出通知,引导保险公司开通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并要求地方财政部门保障保费补贴足额到位,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和灾后风险补偿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承保的农业保险为484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4万亿元。河南夏收“烂场雨”发生后,公司迅速组织理赔专家驰援一线,助力各地抢险救灾工作,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快速完成赔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王廷科表示,将更加注重全过程风险管理、强化事前事中减损,做深做优风险减量管理。
除了直保公司的灾后损失补偿,再保险具有分散风险、扩大承保能力、稳定财务经营等作用。由于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天然具有弱质性,农业再保险发挥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农业再保险在历次严重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损失事件中,转移并承担了行业主要的大灾和尾部风险,确保行业稳定正常运转、支撑行业“三农”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了行业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表示,满足“三农”领域新的、更大的风险保障需求,农业再保险体系仍有完善空间。特别是利用再保险在数据、技术以及风险转移链中的优势,推动各项行业基础性工作,如建立国家层面大灾风险基金、开展行业风险区划研究及应用、推动产品体系完善升级。
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覆盖天然橡胶等16个大宗农产品及60余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构建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农险体系。
记者在国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采访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自2017年起,公司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已连续6年承保“保险+期货”项目,涉及天然橡胶、白糖、生猪饲料等多个领域。国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杨莉玲告诉记者,近几年,橡胶价格波动较大,期货价格保险有效解决了胶农因橡胶价格下跌致贫风险,保护了农户生产积极性。目前,该项目已在普洱市孟连县、景谷县和临沧市耿马县等多个县域落地,为3.6万户次农户提供了6.61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付952万元。
花卉种植天气指数保险、糖料作物期货价格保险、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科技加持为保险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云南,国寿财险推广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解决种植险地块勾勒问题。通过低空遥感技术的使用,有效收集农作物分布数据、灾害信息等,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有效解决传统种植险承保理赔过程中“重人力、高成本”问题。同时,使用无人机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承保理赔效能。
在广东,中华保险实施了“数字农险”工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造种植业“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的精准承保理赔新模式。首创“海洋牧场”保险,运用科技手段突破海水养殖保险承保理赔难题,将风灾和海水积温指数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创建养殖保险保处联动“威海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系统,将保险理赔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紧密结合,既降低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风险,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政府监管、保险公司、无害化企业良性互动。(记者于泳)
责任编辑: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