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20年,深刻改变了浙江广大农村面貌,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对于高质量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实施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观念是贯穿“千万工程”实施的工作方法。自然资源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因此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实施。
——以系统化保护与修复,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生态产品主要源于森林、草原、湿地、水域、海洋等自然资源。各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耦合,共同构成优质生态产品。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阶段,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的理念,破除资源类型、管理职责、资金来源、行政边界等方面限制,探索以微型自然地理或生态系统单元为格局,实施立体式一体化综合保护修复和管理,打造优质自然资源本底,进而实现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以系统化配置与处置,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推动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式由单要素配置向组合式综合配置转变:在开发过程中,根据生态产品属性特点,探索“土地+海域”“土地+森林”“湖泊+湿地”等多要素自然资源一体化配置,以及“自然资源+古村落”“自然资源+遗留矿山”等多类型资源的组合式配置,推进一体化交易、一体化经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资产综合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综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
——以系统化产业开发,激发生态产品潜在价值。跳出单一产业开发的模式,将生态产业发展与更大尺度的区域农业、农村、工业、文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盘考虑、统筹实施,实现区域价值总体提升,以综合价值弥补单一价值洼地,扩大价值实现范围。例如,以生态融合文旅和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价值与乡村价值互进互促;以工业化建设挖掘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潜力,降低生态产业开发门槛。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共建共享
“千万工程”的实施,从一开始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始终尊重民意,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强化群众参与管理。学习“千万工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设计和技术研发等工作,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的获得感。
——设计让人民受益的实现机制。以人民群众受益的原则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既要让人民得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济收益,也要让人民享受生态环境提升的资源红利。生态产品开发要充分保障人民享受公共性生态产品权益,经营性生态产品开发尤其要遵循“谁保护、谁受益”原则,既要保证投资者的投资权益得到回报,也要保障周边群众有机会享受优美环境。生态产品收益分配更是要正确把握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边界,根据生态产品属性分别设计开发收益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优先保障生态产品区域群众从经营性生态产品市场化开发生产中受益,生态补偿、生态转移支付等公共性生态产品收益落实到人,实现共建共享。
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推进
“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自然资源具有区域差异性,生态产品开发相应地也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推进。
——科学实施规划引导。应立足区域自然资源本底和地形地貌,区分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生态优势地区和一般地区、城郊和村庄,充分考虑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基础设施,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充分掌握区域生态产品本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生态产品适宜性评价,建立科学的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指引,择机、择优实施整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产品考核评价机制,以规划刚性指标为基准,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和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严格执行规划约束。应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门槛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同时,依托国土空间绿化工程,围绕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农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作用,从规模、质量等方面扩大生态系统规模,提升碳汇能力。
总体来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我们应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科学方法,以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汇集多方力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单位: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