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理论与实践 » 正文

从“千万工程”看自然资源管理转型

发布日期:2023-09-03  来源:i自然  作者:吴宇哲 许智钇  浏览次数:109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启动会并亲自部署:“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同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发布。随后,浙江于2005年年底摸清了全省土地资源“家底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启动会并亲自部署:“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同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发布。随后,浙江于2005年年底摸清了全省土地资源“家底”。结合当时各地正在开展的2006年—2010年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浙江采取农田整理、矿山治理、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等有效手段系统推进“千万工程”,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设施完善和生态美好。可以说,“千万工程”始于自然资源管理实践。

从“满天星”到“万亩方”,农田整理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空间,还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范本”

作为“千万工程”提升农村生产空间的抓手,农田整理通过整合田块面积、改善排灌设施、改良耕作层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建成标准农田。在“千万工程”指引下,2006年标准农田建设上升为高质量标准农田的生产力建设,成为《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重要内容。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浙江打出“组合拳”,统筹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严格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保护绩效挂钩,规范补偿资金管理使用。同时,浙江完善省统筹补充耕地收缴和使用办法,推动设区市建立补偿耕地统筹机制,规范耕地占补调剂管理。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和示范区保护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作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其中,嘉兴市农地整理始于1998年,以全省1/10的耕地生产了浙江省1/6的粮食。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嘉兴市于2018年率先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百工程”,新增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380块;实施完成“千亩方”“万亩方”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面积14.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部零星非耕地面积下降率达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千万工程”已有实践基础。

“生态欠账”蝶变“资源红利”,矿山治理践行“两山”理念并开展生态修复新探索

矿山治理是“千万工程”生态修复的前期实践,“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废弃矿山治理是“千万工程”另一种表现形式。2021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目前,浙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已经运行,有效支撑了该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阶段的全过程、多维度监管。同时,该系统围绕“趋势研判—预警提示—成效评价”等内容构建指标模型应用,有效提升了浙江省生态修复工作水平。

其中,丽水市景宁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退矿还绿土地复垦总面积8.3645公顷,复垦率达83.55%,并吸引民间投资15亿元发展文化旅游,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千万工程”的矿山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中得到升华。

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空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浙江宁波鄞州区首南“千亩方”高标准农田。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浙江通过高起点全域规划、高标准整体设计、高效率综合治理推进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综合整治,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内在关联性,并运用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使之成为“千万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城乡土地要素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浙江推出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域土地盘活开发,跨乡镇土地指标流转机制、农房集聚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形成田水路林村井然有序,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新格局,进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温州龙港市通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综合整治,20%的宅基地复垦面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得村庄河道治理、道路提升、环境改善的建设资金;80%的宅基地通过空间置换,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而且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了产业用地。

城乡融合发展,土地要素合理配置是关键。20年来的实践证明,“千万工程”探索推动以“多目标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为特点的全域土地整治与多种要素的综合跨界融合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要实现从要素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助力实现“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何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